近日,采埃孚亚太创新日在上海拉开帷幕,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20余辆工程样车以及约70项技术成果,这些成果广泛覆盖底盘、电驱系统、智能驾驶等多个关键领域,其中不乏全球及中国首发的前沿技术。
采埃孚集团董事彼得・霍得曼在活动上指出,亚太地区已然成为采埃孚的“技术高地与创新中心”。未来,公司计划借助软件定义汽车解决方案,大力推动智能电动出行领域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备受瞩目的“底盘2.0”系统实现全球首发。该系统通过软硬件解耦与集中控制的方式,将转向、制动、悬架以及电驱等子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并依靠统一软件平台cubiX实现协同管理。在一台工程样车上,该技术已完成实车演示,其配备的线控转向、主动后轮转向(AKC)等组件,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操控稳定性,还为高阶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一同亮相的直驱式手感模拟器与基于48伏架构的线控转向执行器,进一步优化了转向手感,提高了系统效率。
针对城市出行场景,采埃孚在中国首次推出了EasyTurn悬架前桥系统。该系统通过将前轮最大转向角提升至80度,使D级轿车的转弯直径大幅缩短至约7米,极大地增强了车辆在狭窄道路上的通过性。与此同时,新一代智能底盘传感器也一同亮相,它通过三维加速度计实时监测底盘状态,借助硬件与软件的协同工作,扩展的数据集为众多智能功能和服务奠定了基础,例如能够持续实时监测底盘组件状态,成为车辆的“数字健康追踪器”。
在本土化战略方面,采埃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据采埃孚高管透露,目前中国市场的研发周期已缩短至6 - 8个月,这一变化促使企业将本土团队的角色从“技术适配”转变为“原创研发”。例如,eRE Plus增程系统、行星齿轮减速器等技术均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并实现全球首发。
在电驱动领域,采埃孚全球首推eRE Plus增程系统。这一四合一驱动平台独具特色,可同时实现纯电四驱与增程模式,预计能降低系统成本30%以上,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启动量产。行星齿轮同轴减速器则实现了全球首次量产,在减小体积与重量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传动效率。第四代混动变速箱的国产化项目已获得国内头部车企的订单,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投产。
在智能化领域,采埃孚与地平线合作推出了coPILOT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支持城市领航NOA、自动泊车等L3级功能,计划于2026年搭载于某中国品牌电动平台。针对不同市场层级的需求,采埃孚还推出了搭载征程6M芯片的中阶域控制器以及多款智能摄像头方案。在被动安全方面,ZF LIFETEC展示了针对智能座舱场景的创新解决方案,腰戴集成式气囊、ACR8安全带卷收器、零重力座椅以及新一代加热安全带2.0通过优化热管理,可在预加热阶段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最高6%。
采埃孚中国区总裁汪润怡强调,中国在采埃孚的全球战略中占据核心地位,企业将持续强化在研发、制造、供应链和生态等全价值链的本地能力。目前,采埃孚在中国已获得包括线控转向、电驱动系统在内的多项重要订单。随着多项技术将于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其本土研发与供应链体系有望进一步支撑全球业务的协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