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董事长黎辉在近期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自己作为重度咖啡爱好者,每日咖啡摄入量可达六七杯以上。他分享道,无论是会议期间还是健身前,咖啡都是不可或缺的伴侣。这一言论引发外界对瑞幸低价策略与盈利能力的关注。
针对瑞幸部分产品售价低至9.9元仍能盈利的质疑,黎辉回应称,盈利情况需结合具体品类分析,但即便在补贴力度较大的情况下,公司仍能维持一定利润水平。他进一步解释,净利润需综合考量整体运营,而非单一产品表现,目前公司正通过提升运营效率消化补贴成本。
谈及中国咖啡市场的激烈竞争,黎辉将当前态势形容为“外卖大战的延续”。他认为,这场竞争为行业带来机遇,促使更多消费者转向现制饮品消费。数据显示,瑞幸门店数量从2025年初的22000余家迅速扩张至目前的29000余家,远超年初规划。这一增长得益于管理层对市场机遇的敏锐把握,及时调整了拓店策略。
在资本市场动态方面,瑞幸首席执行官郭谨一此前曾公开表示,公司正积极推进重返美国主板上市进程。这家曾于2019年登陆纳斯达克的企业,因2020年财务造假事件被迫退市。经过全面整改,原股东团队已彻底退出,新管理团队接手后,公司运营逐步回归正轨。不过郭谨一强调,目前尚未制定明确的重返主板时间表。
对于市场传闻大钲资本考虑竞购Costa咖啡,黎辉未作正面回应。当被问及是否参与过星巴克中国股权竞购时,他明确表示未参与相关交易。黎辉分析称,中国咖啡市场容量巨大,不同品牌可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共存。他理解星巴克中国推进本土化战略的意图,认为具体执行方向需由本土投资者共同确定,市场对此保持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黎辉1974年出生于甘肃兰州,拥有中国人民大学学士学位与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其职业生涯始于摩根士丹利,后转战高盛,2002年加入华平投资集团。2016年创立大钲资本后,他将主要精力投入瑞幸咖啡项目。作为瑞幸最大的外部投资者,大钲资本在2020年企业陷入危机时两次增资,最终成为控股股东。
财务数据显示,瑞幸咖啡已实现显著转型。最新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总净收入达152.87亿元,同比增长50.2%;GAAP营业利润17.77亿元,营业利润率11.6%。从退市危机到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咖啡连锁品牌,瑞幸用五年时间完成了逆袭。目前其门店总数已达29214家,持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