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近日在官网宣布,其最新推出的Apple Watch Series 11与Ultra 3系列手表,表壳制造全面引入创新3D打印技术。此次采用的“粘结喷射”工艺,通过将100%再生钛金属粉末逐层堆叠形成基础结构,再经热压处理与精密加工,最终完成表壳成型。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材料利用率,更标志着消费电子领域对3D打印规模化应用的进一步探索。与此同时,无人机行业巨头大疆科技被曝已布局3D打印赛道,引发市场对产业跨界融合的广泛讨论。
据国金证券分析,消费级3D打印市场正迎来关键发展窗口期。Precedence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3D打印产业规模已达24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将以18.5%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其中,面向个人用户的消费级设备表现尤为亮眼——创想三维招股书披露,该细分领域2024年市场规模达4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这一增长态势得益于两大驱动因素:需求侧,Z世代消费者对个性化、限量化产品的追求,与3D打印“小批量、快速迭代”的生产特性高度契合;供给侧,行业龙头通过研发多喷头同步打印、智能调平系统等技术,显著降低了设备操作门槛,使“开箱即用”成为现实。
技术普惠效应正在显现。以苹果采用的钛金属3D打印为例,传统减材制造工艺的材料利用率不足30%,而粘结喷射技术可将这一数字提升至90%以上。大疆的入局则被视为产业生态完善的信号——其无人机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有望推动消费级3D打印在打印精度、材料兼容性等核心指标上实现突破。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当设备价格下探至千元区间、打印材料种类突破200种时,3D打印或将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消费市场,重新定义“制造”与“创造”的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