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日迎来重要里程碑——第5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自2024年4月启动交付以来,这家新能源车企仅用19个月便刷新行业纪录,成为全球最快达成该规模的新品牌。这一突破不仅彰显其产能爬坡的强劲势头,更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效率与创新领域的持续突破。

从交付节奏看,小米汽车呈现“加速跑”态势。2024年10月,其第10万辆整车下线耗时230天,创下国内新势力最快纪录;进入2025年后,单月交付量多次突破4万台,10月更以48,654辆的成绩刷新单月纪录,年度累计交付量已逼近35万台目标。据企业披露,2025年全年交付量预计将超过40万台,较年初目标大幅上调。
产能扩张与技术创新构成双轮驱动。目前,小米汽车一二工厂已实现满产,月产能突破6万台,依托超过700个工业机器人,压铸、冲压等关键工艺实现100%自动化,单车下线时间压缩至76秒。更值得关注的是,三期工厂与武汉工厂将于2026年下半年投产,届时年化产能将达120万台,第100万辆整车有望在2026年8月前下线。这种“建设即满产”的扩张模式,在制造业中极为罕见。
在财务表现上,小米汽车同样交出亮眼答卷。2025年9月,企业实现盈利,从交付到盈利仅用17个月,远短于理想汽车的4年与问界汽车的2年。多家机构预测,其第三季度盈利规模约7亿元,这一成绩建立在SU7和YU7两款纯电车型基础上,两款车单车均价维持在25万元以上,显示出高端化战略的初步成功。
技术投入方面,小米汽车延续“科技为本”的铁律。2025年全年研发费用预计达320亿至330亿元,重点布局AI与智能制造融合。企业创始人雷军在现场强调,安全是基础,交付是核心,未来将通过三大路径持续突破:一是强化安全与交付体系,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三是深化AI与智能制造协同。他特别提到:“用户期待是前进动力,小米将以行动回应市场关切。”

国际化布局方面,小米汽车已制定明确路线图。2027年,企业将依托“人车家全生态”战略进军欧洲市场,通过智能终端与汽车的生态协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随着产能向百万台级攀升,如何平衡订单需求与供应链稳定性,将成为其下一阶段的关键挑战。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小米汽车正以“中国速度”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其模式或为后来者提供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