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浪潮下内存涨价来袭,手机行业格局生变,谁能破局突围?

   时间:2025-11-21 20:47:3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球手机行业正经历一场由AI需求激增引发的内存供应链剧变。根据伯恩斯坦最新研究报告,在AI技术快速普及的推动下,内存芯片市场迎来新一轮涨价周期,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移动DRAM合约价格将环比上涨30%至40%,NAND闪存价格则呈现高个位数增长,这种涨势可能持续至2026年上半年甚至更久。

这场涨价潮的核心驱动力源于AI服务器对存储容量的爆炸性需求。数据显示,单台AI服务器的DRAM需求量是传统服务器的8倍,NAND需求量更达到3倍。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促使三星、SK海力士等主要供应商调整产能布局,将生产重心从利润率较低的手机用LPDDR芯片转向毛利率高达50%-60%的HBM产品,直接导致手机内存市场供应趋紧。

市场数据印证了供应紧张的严峻程度。2025年第四季度,DDR5 16Gb颗粒单月价格涨幅突破102%,移动DRAM合约价环比上涨30%-40%,NAND价格也出现显著上扬。更令手机厂商焦虑的是,部分芯片供应商已暂停报价,这种市场恐慌情绪使得厂商陷入"采购即亏损、不采购则断供"的困境。伯恩斯坦预测,这种供应短缺局面至少将持续到2026年上半年,甚至可能延续至2027年。

不同定位的手机产品在这场风暴中呈现出明显分化。内存成本占平均售价(ASP)的比例成为关键分水岭:以iPhone 17 Pro Max为代表的高端机型,内存成本仅占ASP的4%,受价格波动影响极小;小米17 Pro等安卓高端机型内存占比7%,影响相对可控;而Redmi等中低端机型内存成本占比超过10%,成为涨价冲击的重灾区。这种结构性差异在历史周期中反复出现,2022-2023年降价周期中,小米毛利率显著提升,而2023-2024年涨价周期则导致其毛利率回落至"低双位数"水平。

财务数据直观反映了成本压力的传导效应。"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在营收同比增长22.6%的情况下,净利润却下滑11.06%,公司明确将原因归结为供应链成本上涨。小米集团同样面临挑战,当内存价格上涨40%时,其智能手机毛利率可能下降2-3个百分点。为应对压力,小米计划通过提价转移部分成本,但可能面临销量下滑风险,因此将高端化转型作为核心策略——小米17系列出货量同比增长30%,其中80%为高端机型。

头部企业的应对策略呈现三大方向。首先是加速高端化转型,realme等品牌已将产品线延伸至4000元价格带,通过提升品牌溢价消化成本。其次是强化供应链管理,头部厂商通过长期供货协议锁定基础产能,同时加大与国产存储厂商合作降低对外依赖,这种模式借鉴了英伟达为抢占HBM产能支付天价预付款的做法。最后是技术创新突破,厂商通过推广LPDDR5X等高性能芯片提升存储效率,同时利用AI算法优化数据压缩技术,延长小容量机型使用寿命。

行业洗牌效应在历次涨价周期中均有显现。2017年和2023年的两次涨价潮中,中小品牌因资源获取能力弱、成本转嫁困难而逐步退出市场,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此次涨价周期叠加AI转型带来的产能重构,可能进一步强化"强者恒强"的格局。伯恩斯坦分析指出,苹果凭借生态优势和品牌溢价,小米通过高端化转型,均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安卓中低端机型则面临更大挑战,这种分化趋势在2023年涨价周期中已初现端倪。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