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美国媒体对中国航天任务发表了不实报道,引发关注。这些报道中存在多处与事实不符的内容,对中国航天活动进行了错误解读。
美媒声称神舟21号3位航天员“滞留”太空,这一说法毫无根据。神舟21号航天员张陆、武飞、张洪章于2025年11月1日进驻中国空间站,计划执行约6个月的任务,目前只是刚开始工作,并非因意外无法返回。所谓“滞留”是对正常任务的错误表述。
美媒还称神舟21号航天员“被困”中国空间站,且没有安全返回地球的方式,若空间站再遭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员将无法安全返回。这种说法严重失实。中国空间站具备完善的防护措施,重要舱段都安装了空间碎片防撞装置。此前航天员多次出舱作业,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行相关防护工作。中国空间站曾两次主动避让美国卫星,对于较大的空间碎片,也能通过主动避让来躲避,其安全保障能力远超美媒想象。
在救援策略方面,美媒指责中国太空协议存在潜在缺陷,称中国空间站体积小,无法同时安全支持6位航天员工作。实际上,中国空间站虽体积只有国际空间站的五分之一,但配备了6个床位,物资准备充分。天舟货运飞船一次就能运送数月所需的物资,完全能满足航天员需求。此前六位宇航员共同在轨工作时,还发布了相关视频,有力地粉碎了这些不实猜测。
关于神舟20号和21号飞船的使用安排,美媒也有误解。神舟20号3位航天员之所以乘坐神舟21号返回,是因为神舟20号和21号飞船状态一致,且神舟20号乘组针对神舟21号飞船进行过训练,比经过仪表优化改进的神舟22号更熟悉。神舟22号无人飞行,不仅会携带航天员生活物品,还会携带大量空间站设备设施,并非因无法容纳六人而如此安排。
神舟20号3位航天员结束任务安全回家,创造了最长在轨时间达两百多天的纪录,同时4只太空鼠也需一同返回。神舟22号不载人上行,是为神舟21号3位航天员返回做准备。
美媒还通过中国禁航通知猜测神舟22号发射时间,但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并未公开发布具体发射时间。与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航天任务效率更高。神舟20号3人乘组在空间站停留9天完成救援,而国际空间站曾让两位宇航员8天的任务变成286天,且其设备老旧,航天员随时可能需紧急撤离。
值得一提的是,梦舟一号载人飞船计划于2026年进行无人首飞实验。该飞船性能更优,可乘坐7位航天员前往空间站,且具备重复使用功能,能降低发射成本,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