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目光聚焦于Gemini 3 Pro等国际AI产品时,一家中国互联网企业正以差异化路径改写AI商业化叙事——短视频平台快手宣布将可灵AI的年度营收目标上调至10亿元,较年初设定的4.3亿元增长超130%。这一数字背后,是其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355.54亿元总营收的支撑,其中AI业务贡献的3亿元季度收入尤为亮眼,标志着该公司成为本轮AI浪潮中首个实现规模化盈利的互联网平台。
财务数据对比凸显出快手的独特性:其经营利润同比增长69.9%至5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49.9亿元,与同期京东53亿元归母净利润、百度112亿元亏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源于AI技术对传统业务模式的重构——生成式推荐大模型OneRec和强化学习出价模型G4RL的应用,使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4%至201亿元,AIGC营销素材消耗金额突破30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2.5Turbo模型通过工程化创新将单视频生成成本降低近30%,这种技术降本能力直接转化为商业竞争力,推动可灵AI用户规模突破4500万,累计生成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
电商业务同样呈现AI驱动特征。自研端到端检索架构OneSearch使商城搜索订单量提升近5%,泛货架电商GMV占比超32%,日均动销商家同比增长13%。尽管整体电商GMV增速稳定在15%左右,但分销产品撮合的日均动销商品数同比增长超30%,显示出AI在优化供应链效率方面的潜力。这种技术渗透甚至延伸至内容创作领域,"AI万象"礼物定制功能上线首日即产生超10万次付费生成,亚马逊剧集《大卫王朝》采用其生成部分镜头,标志着AI工具开始进入影视工业化流程。
用户生态的稳健增长为商业化提供基础。第三季度日活用户达4.16亿、月活用户7.31亿均创历史新高,日均使用时长134.1分钟的总时长同比增长3.6%。这种高粘性流量池中,双向关注用户的日均私信渗透率同比提升超3%,形成独特的"老铁经济"护城河。管理层在业绩会上透露,将通过流量扶持、货盘匹配等措施,协助商家提升复购率,目前已有超2万家企业客户使用可灵AI服务,覆盖广告营销、影视动画等多元场景。
组织架构调整揭示战略重心转移。9月30日,快手将原商业化事业部下的内循环产品团队划归电商事业部,本地生活事业部更名为生活服务事业部并整合线索广告业务。这种调整背后是商业逻辑的升级:新任负责人刘逍此前负责商业化线索广告产品,其经验将助力生活服务业务实现营销费用与成交结果的深度绑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针对本地商家的"本地投"产品月活客户增长100%,消耗增长超170%,验证了下沉市场广告需求的爆发潜力。
生活服务业务的战略价值在数据中显现:2024年GMV同比增长200%,新线城市增速超220%。这种增长源于快手独特的用户结构——超60%用户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与到店服务消费升级趋势形成共振。架构升级后,汽车、金融、教育等需要线上获客与线下转化协同的业务被并入生活服务事业部,旨在通过模式复制放大平台撮合价值。这种收缩战线、深耕效率的策略,与2022年电商业务从下沉市场突围的路径一脉相承,显示管理层在存量竞争时代的战略定力。
技术降本与组织进化构成的双重动力,正在改写互联网行业的竞争规则。当行业还在讨论AI的投入产出比时,快手已通过可灵AI证明: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平衡点,可能不在聚光灯下的明星赛道,而藏于被忽视的下沉市场与私域流量之中。这种差异化路径,或许将为互联网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提供新的想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