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领域迎来重大进展,摩尔线程正式启动科创板上市发行程序。根据最新披露的招股文件,该公司确定每股发行价格为114.28元,预计募集资金规模达80亿元。这一发行定价不仅创下年内A股新股最高纪录,更成为科创板设立以来融资规模第二大的IPO项目,仅次于上证主板上市的华电新能。
初步询价环节显示机构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共有286家网下投资者携7787个配售对象参与报价,报价区间横跨88.79元至159.57元。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位于报价区间中上部,对应市销率高达122.51倍,按此计算公司总市值将突破537亿元。这个估值水平在资本市场引发激烈讨论,不同机构对投资价值存在明显分歧。
支持者认为,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全计算精度支持的GPU厂商,摩尔线程在自主可控战略下具有稀缺性优势。公司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兼容CUDA生态,产品矩阵覆盖AI训练推理、高性能计算、图形渲染等多个领域,已形成"云-边-端"完整布局。这种技术路线与产业定位,使其获得科创板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质疑声音则聚焦于财务表现与市场竞争。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亏损59.39亿元,虽然营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净利润仍未转正。尽管预计2027年有望实现盈利,但当前估值水平仍被部分机构认为过于激进。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专业图形加速产品收入自2023年起持续下滑,在国内细分市场的占有率不足1%。
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科技企业,凭借创始团队的技术背景和产业资源,在短短五年间完成七轮融资,累计融资超百亿元。2025年IPO进程更是创下科创板纪录:从申报到过会仅用88天,审核全程耗时122天。这种闪电速度既体现监管层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折射出资本市场对GPU赛道的强烈预期。
技术路线方面,摩尔线程已实现五代芯片量产,推出四代GPU架构。其最新产品在关键性能指标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AI算力密度和能效比方面取得突破。但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相比,公司在生态建设、客户积累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国内市场竞争同样激烈,沐曦股份、壁仞科技、燧原科技等企业均在加速布局,百度昆仑芯等互联网巨头背景的参与者也构成潜在威胁。
根据募资计划,80亿元资金将投向三大领域: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图形芯片研发以及AISoC芯片研发。这些项目旨在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构建更完整的自主可控计算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1-2月IPO辅导期间,仍有厚雪资本、深创投等机构通过老股转让方式入股,显示资本对GPU赛道的持续看好。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摩尔线程的估值争议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权衡。虽然当前财务数据不甚理想,但其代表的国产GPU突破方向符合国家战略需求。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人工智能普及,计算芯片市场将持续扩容,这为具备技术潜力的企业提供了成长空间。但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仍是摆在所有国产GPU厂商面前的核心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