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马斯克预言太空AI算力将成新方向 黄仁勋:太空建数据中心挑战重重

   时间:2025-11-22 03:08:5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特斯拉掌门人埃隆·马斯克近日提出大胆设想:未来四到五年内,太空将成为AI算力部署的最优解。他指出,地球上的电力供应与散热系统即将无法支撑AI计算集群的指数级增长,预计未来AI算力需求将飙升至200-300吉瓦,甚至逼近1太瓦——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全国持续发电量的两倍。马斯克认为,太空环境特有的"免费"太阳能和辐射冷却技术,将使太空算力在成本上形成碾压性优势。

这项颠覆性预测立即引发行业争议。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公开质疑其可行性,直言该计划目前"更接近科幻想象"。他以技术现实为论据:当前最先进的GPU集群若要在地球静止轨道运行,仅散热系统就需要数万平方米的部署面积,远超现有航天器的承载极限。更棘手的是,将整套数据中心送入轨道需要数千次火箭发射,按当前成本计算,仅运输费用就可能超过项目总预算的90%。

技术瓶颈远不止于此。太空环境对电子设备的严苛考验成为另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地球静止轨道的强辐射会直接摧毁未加防护的商用芯片,而加装抗辐射屏蔽层又会导致设备重量激增、性能下降。黄仁勋特别指出,实现天地高速数据传输、自主运维机器人、太空碎片规避等配套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商业化应用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研发周期。

这场争论背后,折射出AI算力竞赛的深层焦虑。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突破万亿级,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攀升。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6年AI产业将消耗全球6%的电力,相当于德国全国用电量。马斯克团队正在研发的"太空数据中心"概念,试图通过轨道高度优势突破物理限制,但黄仁勋提醒,将地面技术简单移植到太空的路径可能存在根本性缺陷,真正的解决方案或许需要等待材料科学和量子计算的突破。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