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G60科创走廊(松江)专场活动中,一项引人瞩目的文化科技融合成果正式亮相——以宋代名画《莲塘乳鸭图》为蓝本的人工智能艺术再造项目,通过前沿技术赋予传统非遗全新的生命力。这一项目以6.66亿个“数字组织点”重构画作纤维结构,成为本届文博会“科技赋能文化”的焦点案例。
作为南宋花鸟画的巅峰之作,《莲塘乳鸭图》以极致写实的笔触和细腻的工艺闻名,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其原作采用的缂丝技艺虽被誉为“织中圣品”,但“通经断纬”的复杂手法长期依赖匠人口传心授,难以形成标准化传承体系。面对这一非遗保护难题,上海鼎天提花博物馆团队选择以数字化手段突破瓶颈,让千年技艺焕发新生。
项目负责人柴方军带领团队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对画作中的水波纹路、禽鸟绒羽、花卉形态等细节进行超精细解析。通过将传统意匠图无法量化的笔墨韵律转化为可编程的织造参数,团队构建起包含6.66亿个组织点的“数字基因库”。这一创新不仅突破了传统织造对匠人经验的依赖,更实现了从二维画作到三维纤维艺术的维度跨越。
在织造环节,团队采用五米一体工艺,通过1197个丝线色阶精准还原墨色浓淡变化,最终以“以线作画”的方式重现原作神韵。柴方军特别强调:“这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通过AI引擎为传统技艺注入数字灵魂,相当于创建了一份永不褪色的‘织造说明书’。”这种“算法+匠心”的模式,标志着非遗传承正式进入智能化辅助时代。
作为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区近年来持续推动“文旅融合”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此次项目不仅让《莲塘乳鸭图》以纤维艺术形式重现辉煌,更探索出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其衍生出的数字文创产品将打破博物馆展柜的物理限制,使非遗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创立上海鼎天提花博物馆的鼎天时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纺织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转化。企业通过智能织造与数字艺术领域的持续深耕,已形成“科技重塑传统,设计激活文化”的独特发展模式。此次突破性成果的持续展出,将进一步推动松江织造技艺从历史遗产转化为现代产业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