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对灿谷的认知正经历一场悄然转变。过去,这家公司被视作规模较大的矿企,投资者主要关注其50EH/s的算力规模,通过计算挖矿成本、产币量以及BTC持仓来评估其价值。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灿谷的估值逻辑正在被重新审视。
当前,灿谷的股价走势与比特币高度相关,但近期却出现了严重破净现象——其市值仅为5亿美元,甚至低于所持有的6644枚比特币的价值。这一反常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传统矿企的估值通常基于净资产价值(NAV)倍数,市场给予的倍数区间一般在0.6-1.2倍之间,若自持矿场较多,则会按照基础设施逻辑给予1.5-2.5倍的估值。然而,在AI/HPC(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赛道,市场对相关企业的估值倍数可高达3-6倍。灿谷管理层近期频繁提及能源和AI/HPC业务布局,似乎正在为转型铺路,但市场反应相对滞后。
深入分析AI数据中心行业后发现,传统IDC与AI数据中心存在本质差异。传统IDC机柜功率通常在3-10kW,而AI机柜功率需求高达80-120kW。一个小型AI训练集群的耗电量甚至可能超过一家中型企业的整栋机房。行业共识认为,当前AI发展的瓶颈并非GPU短缺,而是缺乏能够支撑高功率设备运行的电力基础设施。根据Cushman & Wakefield的报告,北美成熟市场已全面进入电力短缺状态,变压器、UPS和不间断电源等设备的交付周期普遍延长至30-48周。每MW的建设成本飙升至930-1500万美元,迫使开发商向二三线地区迁移。在这种背景下,"谁能获得电力供应,谁就能掌握算力;谁能完成场站交付,谁就能主导AI发展"成为行业新规则。
灿谷过去一年的战略布局恰好契合了这一趋势。公司通过铺设算力、收购场站、重组股东结构、退出ADR市场并直接登陆纽交所等举措,逐步构建起未来AI数据中心的基础框架。从AI/HPC的视角审视,这些动作具有明显的战略前瞻性。AI数据中心被业内人士称为"发电厂逻辑"的产业,其核心痛点在于电力指标获取、电网接入能力以及冷却系统的极限性能,这与传统IDC关注的带宽和机房利用率形成鲜明对比。AI数据中心已从轻工业范畴跃升至重工业领域,而矿企在选址时一贯追求的低电价、稳定电网、扩容空间和审批便利性等优势,恰好与AI数据中心的需求高度重合。
以灿谷收购的乔治亚州50MW场站为例,该资产具备大规模供电、高效冷却、土地审批和扩容空间等特性,可直接承接20MW的托管业务。在美国当前环境下,新建一座能运行GPU的机房,每MW成本需数千万美元,且设备交付周期超过一年。灿谷以不到2000万美元的价格完成收购,相当于获得了可提前交付、随时改造的电力入口。回顾公司全球布局,其战略地图始终围绕电力充足、扩容便利、场站建设周期短的区域展开,与AI/HPC的需求完全匹配。
矿企的运维体系在AI转型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矿场运营堪称科技行业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其将极端功率密度场景发挥到极致的经验,包括大规模水冷技术、浸没式冷却系统、数万台设备自动化调度、电力负载管理等能力,正是传统IDC的短板却成为AI数据中心的核心需求。灿谷今年将50EH/s算力维持在90%以上的在线率,这种"硬实力"对AI训练集群至关重要——GPU全互联架构下,通信瓶颈导致的毫秒级延迟都可能引发训练效率崩溃。浸没式冷却等技术的成熟应用,使矿企在转型AI数据中心时具备天然优势。灿谷目前使用的二手矿机折旧周期约为三年,每季度折旧费用约2000万美元。这种轻资产模式为赛道切换提供了战略灵活性,当矿机完成折旧后,场站、电力和冷却系统将成为核心资产,只需将部分电力从ASIC芯片转向GPU,资本支出即可转向新的AI机房建设。
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也为转型奠定基础。AI客户对合作伙伴的合规性要求严苛,包括股权透明度、法律结构简洁性、财务可审计性和融资渠道畅通性等。灿谷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使卖方阵营持股比例达41%,其中最大股东Golden TechGen持股19.85%,其背后是比特大陆和Antalpha构成的"矿机-算力金融"生态链。这种产业供应链整合能力使灿谷能够获得Antalpha的低利率融资,并定制兼容AI/HPC的矿机模块。据Galaxy报告,部分ASIC厂商正在开发外形类似GPU的矿机模块,采用可插拔服务器板卡设计,可适配标准19英寸机架。这种设计使矿场主能够以"准数据中心"模式建设基础设施,未来转型时仅需更换板卡而无需重建机房。
灿谷退出ADR市场并直接登陆纽交所,加上持有的6400枚比特币可作为抵押物,使其资本结构从传统矿企转变为可合作的基础设施载体。这种转变为其承接多年期托管合同创造了有利条件。矿场向AI/HPC转型的路径并非某家企业的独创,而是挖矿行业激烈竞争与AI基建爆发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行业已形成可复制的转型模板,对灿谷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公司现已具备电力供应、场站设施、成熟冷却和运维体系等核心要素,资产结构通过折旧路径实现"轻量化",场站可随时改造为AI机房。目前,市场正等待那张触发估值体系重构的关键凭证——第一份AI/HPC托管合同的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