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山淀山湖畔,一座全球首创的零碳水上机场近日完成演示发布。这座由上海低空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水上移动空港,专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设计,可灵活部署于江河湖海等水域环境,为低空经济与海洋经济的战略融合提供了创新载体。
该水上机场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通过标准化组件实现快速组装与拆卸,能够适应不同水域的地理特征。作为全球首个针对eVTOL的专用水上起降设施,其核心优势在于零碳排放的能源系统与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可支持多架次飞行器同时作业,显著提升低空交通的运营效率。
在商业应用领域,这家上海企业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10月,该企业与阿联酋猎鹰航空签署50架大型eVTOL采购协议,订单总金额达数亿元。根据协议,首批航空器将于年底前交付,主要服务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的物资运输任务。这一合作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eVTOL技术正式进入国际高端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交付的eVTOL将搭载企业最新研发的"海空一体低空经济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整合水上机场、智能调度系统与多类型飞行器,构建起覆盖近海运输、应急救援、旅游观光等场景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在阿布扎比的试点项目中,这套系统将率先应用于石油勘探物资的快速转运,有效缩短传统陆路运输时间。
技术专家指出,水上机场的落地应用解决了eVTOL商业化运营的关键瓶颈。相比传统陆地起降场,水上设施具有选址灵活、建设成本低、环境影响小等优势,特别适合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岛屿间的物资运输。随着技术迭代,这类基础设施有望在跨海交通、城市空中交通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