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16万年到10分钟:我国量子科技突破边界,开启全球应用新篇章

   时间:2025-11-24 14:32:4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量子科技,这个曾经只存在于实验室的高深概念,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走进现实生活。在安徽合肥,一台名为“祖冲之三号”的量子计算原型机刷新了全球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纪录,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走进合肥的数据产业园,一台庞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正在接受稳定性测试。这台计算机的白色罐体相当于传统计算机的CPU,旁边的大黑箱子则负责提供信号。尽管体积庞大,但其算力却令人惊叹:处理特定任务仅需10分钟,而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则需要约1.6万年。更令人自豪的是,这台量子计算机从核心处理器到稀释制冷机,再到测控软硬件系统,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将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台量子计算机已首次面向全球开放应用服务,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到量子计算的强大能力。通过搭建融合算力服务平台,用户可以在线使用量子计算机服务,为气象预测、生物化学、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提供支持。未来,量子计算有望像水电一样普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说量子计算是“最强大脑”,那么量子测量则是感知微观世界的“慧眼”。在实验室里,一款量子精密传感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款传感器并非肉眼可见的元器件,而是隐藏在针尖般微小的结构中,大小仅0.5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凭借这一技术,科学家能够检测到以前无法捕捉的微弱磁场信号。

一款量子传感器已经应用于医学领域,能够检测出比地磁场微弱100亿倍的磁场信号,从而更快、更精准且无创地筛查心脏早期疾病。过去五年,我国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实现了从前沿技术到产业应用的关键突破。未来五年,科研团队计划将灵敏度分辨率等指标提升至更高水平,提高量子传感器在不同场景下的适配性,推动规模化应用。

量子技术不仅“算得快”“看得清”,还能“守口如瓶”,为通信安全提供保障。一款看似普通的手机,因应用了量子技术,实现了加密通话功能。当用户发起语音通话时,界面会显示“量子密话呼叫中”,这意味着通话过程被量子密钥保护,信号传输不会被窃取或破译,确保了通信的安全性。我国已建成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络,关键核心部件均实现国产化,为信息安全系统提供了坚实保障。

要让量子科技从“技术可行”走向“场景可用”,应用场景的开拓至关重要。安徽正在加快实施“千家场景”行动,面向量子科技企业开放电子政务、社会治理等25个领域的1000个应用场景,通过场景驱动创新,打通前沿技术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这一举措不仅为量子科技提供了“真实试验场”,也加速了国家战略部署在地方的落地转化。

在合肥高新区,一条名为“量子大道”的道路串联起众多科技企业,构建起覆盖量子计算、通信、测量的全链条产业生态。当地正加快打造以“量子大道”为中轴线的产业园区,力争到2028年培育相关企业超170家,形成百亿元级的量子产业集群。我国正致力于形成技术创新与场景应用双轮驱动的量子科技产业集群,通过构建线下聚集、线上开源的产业生态,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

目前,量子领域相关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六成,已培育出超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3家独角兽企业。量子科技在工业制造、电信、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势头强劲,前景广阔。产业界正在积极探索量子计算在金融风险分析、基因序列匹配等场景的应用,以及量子通信技术在无人驾驶、无人机群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