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个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在广东深圳南山区正式落成并进入小规模生产阶段。这座集研发、制造、测试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厂,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标志着我国量子计算技术从实验室研究迈向规模化生产的重要里程碑。
光量子计算机作为量子计算的核心设备,其生产过程极为复杂,需经历7大制程、223道工序和1000余个工步。技术原理上,光量子计算机通过让光量子在特殊计算空间中保持间距、高速持续“转圈”,再通过精确测量实现毫秒级单次计算,每日可完成数万次运算任务。该工厂生产的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已达到1000个量子比特的计算能力,展现了我国在量子计算硬件领域的领先水平。
玻色量子创始人马寅表示,光量子计算机的量产将推动量子计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有数百个应用场景落地,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量子计算显著提升了训练精度,实现了指数级提升。依托量子计算机的强大算力,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场景正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随着光量子计算机正式步入商用阶段,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完善。这一突破不仅体现了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为全球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成本降低,量子计算有望在更多领域展现其颠覆性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