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空间科学重大成果发布会上,一项备受瞩目的太空探索计划正式对外公布。我国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发射四颗具备尖端科技水平的科学卫星,聚焦宇宙起源、空间天气形成机制以及生命起源等基础科学难题,通过实施“鸿蒙计划”、“夸父二号”、系外地球巡天任务和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四大项目,推动人类对宇宙认知的边界不断拓展。
首颗卫星“鸿蒙计划”将由10颗低频射电望远镜卫星组成阵列,集体飞向月球背面。这一区域被科学家视为宇宙中天然的“静音室”,能够完全屏蔽地球和太阳的电磁干扰,为捕捉宇宙诞生初期(即“黑暗时代”)的微弱信号提供理想环境。该计划旨在揭开宇宙大爆炸后至第一代恒星形成前数亿年间混沌状态的神秘面纱,填补人类对宇宙早期演化认知的关键空白。
第二颗卫星“夸父二号”将突破传统太阳观测的局限,首次实现绕行太阳极区上空。通过直接凝视太阳两极的磁场活动区域,这颗卫星将像“高空摄影师”般记录太阳磁场的动态变化,为预测太阳风暴等极端空间天气事件提供关键数据。其研究成果有望深化人类对太阳活动周期的理解,提升地球空间环境的监测与防护能力。
第三颗卫星“系外地球巡天”肩负着寻找“地球2.0”的使命。该卫星将通过高精度巡天观测,筛选出与地球大小相近、位于恒星宜居带内的系外行星。这项任务不仅可能发现潜在的宜居星球,还将为生命起源研究提供重要线索,回答“地球是否孤独”这一终极问题。
第四颗卫星eXTP则被定位为“空间天文台”,其核心任务是探索宇宙中的极端物理环境。它将在地球大气层外观测黑洞视界边缘、中子星表面等强引力、强磁场区域,检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并探索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规律。这一项目有望推动物理学基础理论的突破,为人类理解宇宙基本法则提供全新视角。
这四颗卫星的发射与运行,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进入系统性、前瞻性探索的新阶段。从宇宙诞生到生命起源,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天体,这些遨游星海的“中国使者”将通过多维度、跨尺度的观测,为人类解开宇宙奥秘贡献东方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