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近日公布了2026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集团总收入达到2477.95亿元,超出市场预期。在剔除已出售业务的影响后,收入同比增长15%,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成绩得益于公司在AI+云和消费两大战略领域的持续投入,核心业务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阿里云在本季度表现尤为突出,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4%,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旺盛的AI需求和公共云收入的增加。值得一提的是,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九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显示出阿里云在AI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市场竞争力。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从AI基础模型到高性能AI基础设施再到AI开发框架的全栈AI升级,进一步巩固了其技术领先地位。
阿里云的AI模型实现七连发,覆盖语言、语音、视觉、多模态、代码等多个领域。其中,通义旗舰模型Qwen3-Max在大模型用Coding解决真实世界问题、Agent工具调用能力等专项测试中表现优异,处于全球第一梯队。这些技术成果不仅提升了阿里云的服务能力,也为其赢得了更多客户的青睐。根据Omdia报告,2025年上半年,阿里云在中国AI云市场的份额达到35.8%,超过第二至第四名的总和。
在企业级市场加速增长的同时,阿里云还积极拓展AI to B和to C领域。近期上线的千问App在公测一周内新下载量已超过1000万,显示出市场对AI应用的强烈需求。未来,千问App还将陆续接入电商、地图、本地生活等阿里业务生态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除了AI+云业务外,阿里巴巴在大消费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季度,电商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10%,即时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即时零售业务的单位经济效益自9月以来显著改善,用户留存率提升,平均订单价格提高,业务规模持续增长。这些成绩带动了淘宝App月活跃消费者的快速增长。
阿里生态内的多个业务加速接入即时零售,进一步放大了协同效应。截至10月31日,约3500个天猫品牌将其线下门店接入即时零售,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在天猫双11期间,淘宝App实现消费者同比双位数增长,近600个品牌成交破亿,天猫品牌即时零售日均订单环比9月增长198%,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阿里巴巴旗下另一款国民级应用高德也在本季度取得了亮眼成绩。9月上线的高德扫街榜基于用户的“行为+信用”构建了全新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商家推荐。10月1日,高德DAU突破3.6亿,创下历史新高,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地图导航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坚定投入核心业务的同时,阿里巴巴还注重提升多业务的经营效率。本季度,虎鲸文娱经营业绩改善,高德、盒马、阿里健康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展现出集团整体运营能力的提升。这些成绩为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股东和投资者带来了更多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