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汽车盈利拐点真的来了吗?

   时间:2025-04-17 11:20:4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日长安汽车举办的2024年报业绩说明会及投资者交流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以“秋收的季节快来了”这一形象比喻,表达了对公司未来的乐观展望。他指出,长安汽车已顺利度过转型过程中的艰难时期,智能化SDA架构技术已初步验证其可行性,且成本控制得当,公司正步入收获阶段。

据财报显示,长安汽车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1597.33亿元,同比增长5.58%,然而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5.37%,至73.21亿元。这一下滑主要归因于旗下新能源品牌深蓝、启源及阿维塔尚未实现盈利。具体而言,深蓝汽车去年营收372.24亿元,亏损15.71亿元;阿维塔科技营收153.5亿元,亏损超过40亿元,两品牌合计亏损超55亿元。

尽管如此,长安汽车仍预计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将达到13亿至14亿元,同比增长12.26%至20.89%。这一增长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新能源效益的显著改善,以及海外市场的增量。长安汽车并非孤例,多家车企近期发布的2025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新能源赛道似乎正迎来盈利拐点。

例如,吉利汽车预计今年一季度归属股东溢利将达到52亿至58亿元,同比增长220%至270%;比亚迪预告一季度净利润为85亿至100亿元,同比增长86.04%至118.88%;上汽集团则预计一季度净利润为30亿到32亿元,同比增加10%到18%。这四大车企一季度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业务成为其核心驱动力。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一直被视为烧钱赛道。尽管有车企开始盈利,但多数新能源车企仍在为盈利苦苦挣扎。竞争加剧引发的价格战是导致汽车行业盈利下滑的首要因素。据乘联分会统计,2024年超过200款车型参与降价,降价幅度平均达到8.3%,但销量增长有限,薄利多销带来的收益无法覆盖降价损失。

传统燃油车市场同样面临量价齐跌的困境。与此同时,多数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仍未盈利。上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品牌智己虽然销量同比大增,但年销量不足7万辆,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拖累整体业绩。

新势力企业面临的盈利难题主要源于规模不足、研发投入高的结构性矛盾。新能源车企若要可持续盈利,年销量需达到40万至50万辆的规模门槛。然而,多数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厂商年销量不足1万辆,同时面临高昂的研发支出。

不过,也有车企通过技术投入与规模化市场突破实现盈利。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吉利前几年在新能源方面是投入期,利润亏损,但进入2024年后,随着规模增长,新能源汽车进入盈利状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也表示,深蓝已连续几个月盈利,主要得益于长安汽车的体系化支撑、高效率经营以及持续改善的成本结构。

从今年第一季度销量数据来看,新能源车企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表现强劲,销量在8万至10万辆之间,包括零跑、理想和小鹏等少数车企,有望实现盈利。第二梯队销量在6万至8万辆之间,包括埃安、小米和深蓝等,通过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等措施,也有盈利机会。第三梯队销量相对较低,几乎不太可能盈利,需突出产品特色、提升性价比以增加销量,否则将面临较大压力甚至淘汰出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