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万亿之城”的竞争愈发白热化。2024年,随着唐山市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全国GDP破万亿的城市数量增至27个。在这场城市间的激烈角逐中,温州、大连和徐州作为“后备力量”,吸引了众多目光。
GDP破万亿,不仅是城市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城市发展的新里程碑。根据各城市的发展规划,温州、大连和徐州均将2025年定为冲刺万亿GDP的目标年份。随着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揭晓,这三座城市的竞赛表现备受关注。
从总量上看,温州以2403.7亿元的GDP暂时领跑,大连和徐州紧随其后,GDP分别为2280.3亿元和2251.70亿元。在增速方面,这三座城市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5.4%),其中温州以6.7%的增速在“准万亿之城”中一马当先。
在排名上,温州凭借高增速保持了全国第28名的位置,而大连则上升一位,成功超越徐州,暂居全国第29名。刚迈入万亿行列的唐山,正面临来自后方的追兵压力。尽管唐山通常在第三、第四季度发力,但今年一季度,其与大连的差距从去年的97亿元扩大至123.8亿元,万亿“身家”的守擂之路显得尤为艰难。
温州,作为浙江的经济重镇,素有“民营经济之都”的美誉,其民营经济的贡献度极高。得益于多元且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结构,温州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季度,温州的GDP和工业增加值均实现了快速增长,数字经济和新能源产业更是成为新的增长点。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强劲增势,也彰显了温州在新兴产业领域的蓬勃发展。
徐州,作为温州在“万亿之城”角逐中的强劲对手,近年来与温州经历了多次拉锯战。尽管徐州在总量上暂时落后,但其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高于温州,这使得两地的竞争依然充满悬念。徐州的工程机械等产业虽然受到基建投资减少和房地产业低迷的影响,但其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以及腹地2亿人口的支撑,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大连,在这场竞争中同样表现出色。一季度,大连的GDP反超徐州,排名较去年同期上升一位。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三驾马车”来看,大连的表现均十分稳健。工业生产回升向好,新动能不断壮大,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为大连冲刺“万亿之城”注入了强劲动力。大连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方面的努力,以及在新兴产业培育上的投入,都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大连在第三产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上,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提升第三产业的质量和规模,将是大连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
唐山,作为新晋的“万亿之城”,其排名正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尽管唐山经济通常呈现“前低后高”的季度特征,但今年开局,大连的强势表现打破了这一常规。唐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以及新兴产业培育的滞后,都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面临不小压力。唐山需要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寻找新的突破点,以巩固其“万亿之城”的地位。
眼下,二季度已经到来,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唐山在努力巩固其“万亿之城”地位的同时,温州、徐州和大连这三座“后备军”城市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全力冲刺万亿GDP的目标。未来,“万亿之城”的格局将如何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