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匠心筑梦,杨永修以毫米级精度诠释“全国劳动模范”

   时间:2025-05-01 16:13:2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试制部,有一位名叫杨永修的高级技师,他的双手不仅宽大有力,还承载着无数技术创新与突破的印记。皮肤上的粗糙与皲裂,并非岁月的痕迹,而是长期与切削液接触导致的过敏结果,这见证了他在技术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自2010年加入中国一汽以来,杨永修便与机床、夹具、刀具以及数控程序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参与了包括全新V12发动机、V8发动机、DCT变速器、DHT减速器等在内的30余项重点研发试制项目,每一项成果都凝聚了他的智慧与汗水。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手握18项国家发明专利,成功攻克了130多个技术难题,为企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永修荣誉满载,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被誉为全国技术能手和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而在五一前夕,他又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崇高荣誉,这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在杨永修的工作岗位上,精度要求极高,哪怕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他回忆起多年前的一个攻关实例,当时为了将V12发动机缸体上的主轴承孔精度控制在0.015毫米以内,他和团队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与调整。最终,他们不仅达到了这一目标,还将精度进一步提升至0.012毫米,这一国际领先的加工水平,标志着中国一汽在多缸发动机核心部件加工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杨永修和他的团队又面临了新的挑战。他们正在攻关的电机壳体加工精度要求极高,达到了0.008毫米。这种电机壳体直径大、型腔深、外层侧壁薄、外圈角度多,传统的加工工艺已无法满足需求。为此,杨永修和团队成员在数据和代码中埋头苦干,通过改进加工方式、自行设计制造夹具等创新手段,最终攻克了这一难题,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自主量产。

除了专注于项目攻关和技术创新外,杨永修还积极承担起技能传承的责任。他累计培训了3000多人次,其中有110多人次在各级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斩获佳绩。杨永修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更多年轻的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杨永修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技能人才的执着与追求,也看到了一个优秀工匠的担当与奉献。他的故事,不仅是对个人奋斗精神的最好诠释,更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传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