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抢装潮与毁约事件频发,引发了广泛关注。在这场风暴中,不仅组件厂商与安装方、业主方的矛盾升级,连项目的正常推进也受到了严重冲击。
据报道,港能(镇雄)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近期发布了一则废标公告,宣布其300MW分布式光伏EPC项目合作终止。这一决定源于国家政策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的调整,导致招标人和中标人无法按原约定签订合同。双方经协商后,决定和平分手,互不追责。该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原本计划在十余个乡镇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却因政策变动而搁浅。
这起废标事件并非个例。随着政策调整,不少存量光伏项目面临毁约风险,而增量项目也呈现出下滑趋势。中国电建发布的2025年1月至2月主要经营情况显示,新签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数量及金额均出现同比下跌,而风电项目则大幅反超,这是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
与此同时,光伏组件价格的飙升也成为了行业的一大痛点。自2025年3月起,分布式光伏行业掀起了一场抢装风暴,组件价格随之水涨船高。短短数日内,组件报价便从0.7元/W跃升至0.8元/W,部分厂商甚至提出了“低于0.7元不接单,加价5-7分才发货”的苛刻条件。面对这种涨价潮,下游业主方和产业链相关各方均措手不及。
组件厂商的涨价行为引发了广泛不满。一些厂商在签订低价订单并收取全款后,又以成本超支为由要求加价,否则拒绝发货。这种先低价锁定订单再二次议价的行为已不是个例,而反复加价仍无法保障交付的恶性违约现象更是让下游企业深受其害。多家贸易商和安装商因此暂停项目,对组件厂商的违约行为表示强烈抗议。
在这场动荡中,政策预期成为了背后的根本推动力量。根据相关政策规定,4月30日前并网的工商业项目可锁定固定电价,而6月1日后新项目则需通过市场化竞价确定电价。这一政策调整引发了抢装潮和组件涨价潮,也导致了项目毁约潮的频发。光伏项目业主方、组件厂商、贸易商和安装商等各方均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政策预期的改变则成为了他们行动的指挥棒。
然而,政策调整也是迫于形势。近年来,光伏装机严重超标,电力系统无法有效消纳光伏发电量,导致分布式光伏设置接网红区、限电停发等问题频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策不得不进行调整。虽然这一调整对光伏行业产生了短期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这场动荡中,光伏从业者们需要理性看待政策的调整和行业的震荡。未来,随着新能源消纳形势的不确定性大幅抬头,光伏行业全产业链的发展都将进入政策震荡期。面对这种形势,从业者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积极应对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