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日对其SU7系列车型的智能驾驶功能名称进行了正式调整,旨在更准确地描述这些技术的实际功能。原先的“智驾”名称被全面替换为“辅助驾驶”。具体而言,SU7标准版原先的“小米智驾Pro”现已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而SU7 Pro及Max车型中的“小米智驾Max”则改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这一更名行动不仅覆盖了小米汽车的官方网站,还扩展到了其移动应用程序等所有官方宣传平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功能在技术上并未发生任何变动。小米方面强调,此次更名是为了更好地反映技术的辅助性质,而非替代人类驾驶员的角色。
小米的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被设计为从车位到车位的全方位支持,用户上车后只需简单设置导航,系统便能接管包括ETC/闸机辅助通行、窄路及环岛通行、停车场自动寻位泊车等在内的多项驾驶任务。这一系统旨在提升驾驶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就在本月初,工信部发布了一项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公告。公告中明确提到,汽车制造商应充分测试验证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明确其系统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避免夸大或虚假宣传,并严格履行告知义务,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安全。
公告还规定了多项具体要求,包括禁止未经批准的公开测试,如“千人团”、“万人团”等活动需经过充分验证和公示;规范宣传用语,避免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高阶智驾”等词汇,而应按照自动化分级标准,统一使用“(组合)辅助驾驶”这一表述;减少频繁的OTA升级,加强版本风险管理,确保充分验证后再投入使用,对频繁OTA的企业将进行重点审查;同时,禁止使用“代客泊车”、“一键召唤”、“远程遥控”等功能。
会议还探讨了利用技术手段限制驾驶员脱离驾驶行为的可能性,例如通过人脸ID识别系统,防止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调节座椅或平躺,以确保驾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