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近日发布声明,重申其在辅助驾驶技术上的立场,坚持采用视觉处理方案,致力于开发普及型安全智能产品。这一表态不仅彰显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路径上的独特见解,也引发了业界与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特斯拉强调,其视觉处理方案与端到端神经网络,结合数十亿真实世界数据样本的训练,能够在多种场景下实现更加安全的智能驾驶。特斯拉自信地指出,先进的技术并不依赖于昂贵且复杂的传感器系统,而是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和算法优化,达到了行业领先的安全性能。
此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网友们不仅围绕辅助驾驶系统中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方案的优劣展开了激烈讨论,还对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高昂价格提出了质疑。据悉,特斯拉在国内销售的车型中,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选装费用高达6.4万元,这一价格已位居国内同类产品的榜首。
相比之下,国内众多车企如小鹏、理想、小米以及鸿蒙智行等,在辅助驾驶功能的定价策略上显得更为亲民。其中,小鹏、理想、小米及零跑等品牌更是大方地选择了免费赠送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以此吸引消费者。而华为系的鸿蒙智行车型,则通过提供2万元的AD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补贴,将车主的实际购买价格降低至1万元,仅为特斯拉价格的六分之一。
面对特斯拉高昂的辅助驾驶费用,不少网友纷纷吐槽:“特斯拉6.4万元的辅助驾驶系统,几乎可以买一辆国产轿车了,这显然不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的。”这一观点在网络上获得了不少共鸣,也引发了对于智能驾驶技术普及与成本控制的深入讨论。
特斯拉坚持的视觉处理方案与高昂的定价策略,无疑在行业内树立了独特的标杆。然而,面对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技术普及与成本控制的期待,特斯拉是否能够继续引领行业潮流,仍有待市场与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