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计划全资收购极氪智能科技剩余股份,这一举措标志着吉利从控股迈向全资整合的新阶段。此举被视为吉利控股集团践行2024年《台州宣言》的重要一环,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技术协同,并打造一个统一的智能电动化平台。
近年来,吉利汽车在整合之路上已迈出坚实步伐,例如将雷达、翼真等品牌纳入麾下,以及极氪成功收购领克等。特别是极氪与领克的整合成效显著,一季度销量激增21%,达到11.4万辆,同时在渠道、售后服务、仓储物流等多个维度实现了资源共享。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曾透露,整合后,预计研发投入将减少10%-20%,供应链成本降低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
随着吉利对极氪的全资收购,双品牌并行带来的研发冗余问题将得到解决。当前,吉利CMA平台与极氪的SEA浩瀚架构存在技术重叠,同时800V高压平台与雷神混动系统各自为营。此次整合后,吉利可将更多研发资金聚焦于智能驾驶、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提升整体竞争力。
尽管极氪退市可能暂时影响部分融资渠道,但吉利通过合并重组,可将极氪这一高成长性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主体,从而提升整体估值,并打通境内外融资渠道,为新技术研发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这一策略无疑为吉利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整合后的吉利汽车在采购体系上将实现规模扩张,特别是在动力电池、智驾芯片等关键领域,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将显著增强。技术整合还将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吉利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整合之路并非坦途。吉利需要谨慎处理极氪品牌的高端属性,避免“吉利化”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同时,如何在保持品牌独立性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协同,将是吉利与极氪面临的重要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吉利汽车收购极氪只是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品牌整合的一个缩影。长城整合魏牌与坦克、飞凡并入荣威等案例,均表明中国汽车工业正由“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这些整合不仅是资本层面的运作,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电动时代构建系统性竞争力的关键探索。随着传统巨头的转型加速,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