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零食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消费者们仿佛一夜之间实现了“零食自由”。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镇,各式各样的零食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数量激增,价格也日益亲民。即便是曾经以高端定位自居的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品牌,也不得不调整策略,加入到降价大军之中。
然而,前台的热闹难掩后台的艰辛。价格战之下,零食企业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量贩零食模式依靠低价策略拉动销量,虽然短期内效果显著,但利润却日益微薄。随着市场供给的不断扩张,更多品牌被卷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行业整体利润大幅下滑。而那些未能及时“下沉”市场的品牌,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一点点蚕食。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最先感受到寒意的莫过于曾经风光无限的良品铺子。作为高端零食领域的佼佼者,良品铺子在2024年遭遇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4610万元,同比降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5.6%。降价策略和业务被分流成为导致其业绩承压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一些行业头部渠道品牌正加速冲刺资本市场。今年4月,量贩零食领域的佼佼者鸣鸣很忙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无疑为这一领域的竞争再添一把火。
然而,价格比拼的阶段毕竟不能长久。量贩模式在快速扩张之后,单店坪效开始受到影响。种种迹象表明,零食行业曾经轻松盈利的时代或许已经一去不复返。资本市场对零食行业的态度也变得复杂起来,甚至面临方向性的选择。
在众多零食企业中,盐津铺子无疑是一股清流。这家坚持自营生产、深耕供应链的企业,在行业整体承压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增长。2024年,盐津铺子实现营收53亿元,同比增长28.9%;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幅26.5%。其ROE更是高达40.86%,稳居行业前列。
盐津铺子的成功秘诀在于其“重资产模式”。从原材料种植到研发、生产、营销,公司几乎掌握了每一个关键环节。这种全产业链布局不仅确保了成本可控,还有效规避了代工模式中容易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正是凭借这种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力,盐津铺子成为了极少数仍能保持较高利润率的玩家。
相比之下,许多依赖代工的零食品牌则陷入了“不降价等死,降价找死”的尴尬境地。在价格战的压力下,这些品牌不得不牺牲利润以换取销量,结果却是越卖越亏。这种以价换量的打法不仅难以维持稳定业绩,还可能将企业推向深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零食行业并未走向垄断。不同定位的品牌依然有生存空间。良品铺子等走品质路线的企业能够与以鸣鸣很忙为代表的大众性价比型企业共存。关键在于找准目标人群,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这场零食行业的剧烈博弈中,我们看到了渠道大战、开店大战的激烈程度,也看到了谁才真正拥有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力。对于零食品牌而言,差异化定位是生存的关键。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回到零食这个最基础的消费品类上,品质稳定、价格合理、经营诚信才是永恒的真理。在下沉市场这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市场”,这些原则更是被无限放大。只有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