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行业迎来了一项重要的安全标准制修订计划,聚焦于汽车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此次修订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意在填补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等安全规范的空白,旨在解决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问题。
随着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因其设计新颖、科技感十足而备受青睐。国内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门把手设计种类繁多,从传统的外露式到半隐藏式、外伸隐藏式、内缩隐藏式、手动按压隐藏式,甚至出现了全隐藏无门把手的设计。
然而,这种创新设计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消费者在使用上产生了不少困惑,网络上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开门指南,帮助乘员提前学习如何正确开门。在北方冬季,低温环境容易导致隐藏式门把手冻结,车主往往需要用热水解冻或反复敲击才能使用。
业内专家指出,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复杂,对电子系统的依赖度很高,集成的零部件也比传统机械式复杂得多。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提升车辆的外观高级感,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至于宣传中提到的减少风阻和油耗,专家表示这更多是出于宣传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带来逃生与救援风险。例如,在碰撞、起火等事故中,如果车辆断电,电动式外门把手和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可能失效,从而增大救援和逃生的难度。隐藏式门把手没有明显、统一的标志,也会增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事实上,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起因隐藏式门把手导致的救援困难事件。例如,今年4月26日,一辆问界M7新能源车在高速行驶时追尾起火。救援人员在试图打开车门时遭遇阻碍,最终只能破窗,通过拉动机械车门内把手打开车门实施营救。早在2019年,美国也曾发生一起类似事件,特斯拉Model S的隐藏式门把手导致救援困难,车内起火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于5月8日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该标准将适用于M1类、N1类汽车和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其他车辆车门把手参照执行。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
吉利汽车作为此次标准修订的参与单位之一,已经向行业开放了新能源汽车隐藏式门把手解锁的相关核心技术。吉利汽车集团CEO表示,希望与全行业一起,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平权,更好地保护车辆安全和乘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随着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推进,汽车门把手的设计有望从追求科技感转向更加注重安全性。这不仅可以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还能在紧急情况下为救援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从而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