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动力电池领域迎来了一项新的安全标准,该标准自2021年9月起着手预研,历经两年多的努力,于2024年9月正式报批通过。这一新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提升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新标准涵盖了电池单体与电池包两大层面的测试,其中电池单体测试项目共有7项,电池包级别测试则多达17项。这些测试项目均针对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场景,确保动力电池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会发生起火或爆炸。新标准在热扩散测试中新增了内部加热触发条件,并修改了测试结果要求,从原先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且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
除此之外,新标准还引入了底部撞击测试与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两项全新测试。底部撞击测试采用30mm直径的撞击头,以150J的能量撞击3次,要求电池无泄漏、外壳无破裂、不起火、不爆炸,并满足绝缘电阻要求。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则针对能够在20% SOC充电至80% SOC时总充电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电池单体,要求其在经过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同样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新标准的实施,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动力电池产品,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动力电池标准体系,为市场技术的提升提供了有力引导,有助于推动全球经贸往来。
此次新国标的起草单位涵盖了电动汽车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及科研院所等36家单位,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电池企业,以及比亚迪、长安、吉利、小米、丰田、奔驰、宝马、大众、东风、小鹏、特斯拉等车企。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常州)有限公司等第三方机构也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工作。
在新国标出台后,不少企业已经率先行动,抢占了合规化的先机。宁德时代在4月29日宣布,其麒麟电池已通过新国标检测,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颁发证书的企业。吉利与岚图汽车也分别在5月8日宣布,其神盾电池安全系统与琥珀电池均成功通过新国标认证。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据业内统计,近八成购车者将“电池安全”视为选购新能源汽车的首要因素,甚至超过了续航里程和智能配置。新国标的出台,以“零自燃爆炸”为目标,终结了行业的侥幸心理,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也将推动行业技术门槛的提升,促进市场的优胜劣汰。
如今,电动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市场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变为技术创新与品质安全的较量。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谁能够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