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隐患凸显,工信部新标能否为安全保驾护航?

   时间:2025-05-09 19:03:0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实际应用中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正式介入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5月8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宣布了一项名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向公众公示征求意见。这一标准的制定旨在填补当前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监管的空白,公众可在2025年6月7日前向工信部反馈意见。

隐藏式车门把手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智能化功能,为现代汽车增添了科技与时尚的元素。在车门关闭时,这种把手能够巧妙隐藏于车身,呈现出流畅和谐的美感。然而,随着其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中的广泛应用,一系列安全隐患和使用不便也逐渐显现。

具体而言,隐藏式车门把手存在强度不足、控制逻辑存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困难、断电失效以及夹手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带来逃生与救援的风险。例如,在车辆发生碰撞或起火等事故时,一旦断电,电动式车门把手可能失效,从而阻碍救援和逃生;同时,由于把手无明显统一标志,紧急情况下操作难度也会增加。

事实上,国内外已发生多起因隐藏式车门把手导致的悲剧。201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驾驶特斯拉Model S的麻醉师在车祸中丧生,救援人员试图打开车门时发现无法操作,最终车内起火导致驾驶员身亡。这一事件成为全球首起因隐藏式车门把手导致车内死亡的案例。而在国内,去年4月一辆问界M7在追尾事故后起火,同样因隐藏式车门把手无法打开,导致车内三人被困并遇难。

面对这些安全问题和消费者的强烈反应,一些车企负责人也开始反思。在今年两会期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承认隐藏式门把手在用户体验上存在不足。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则在近日的发布会上直言隐藏式车门把手“重量大、噪音大、碰撞缺电打不开”,并表示长城并未采用这一设计。

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工信部此次推出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汽车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进行了全面规范。新标准涵盖了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以及车门内外把手的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多个方面。

工信部指出,新标准从救援逃生角度出发,强化了车门外把手在碰撞和起火等事故场景下的安全逻辑,增加了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在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顺利开启,便于救援和逃生;同时,在翻滚、坠落等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误作用,降低乘员跌落风险。新标准还规范了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以提高紧急情况下乘员的逃生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自小米SU7事故引发广泛关注以来,工信部在汽车安全领域频频出手。例如,今年4月初,工信部发布了新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动力电池在某些场景中的“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同月,工信部还整顿了智能驾驶领域的乱象,推动车企宣传从“高阶智能驾驶”回归“辅助驾驶”。

随着《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推进,汽车车门把手的设计也将迎来重大变革。从追求科技感转向安全优先,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庄严承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