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大战新战场:百度阿里竞逐MCP协议,谁将主导AI未来生态?

   时间:2025-05-09 22:08:2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在科技圈内迅速走红,成为各大企业竞相追捧的焦点。从百度到阿里,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宣布支持这一协议,推动AI技术的新一轮革新。

百度率先从消费者端切入,其“心响”应用借助MCP协议,将多种AI模型与外部工具无缝整合。同时,百度地图也宣布开放MCP接口,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导航体验。紧随其后,阿里云百炼平台推出了全生命周期MCP服务,并在支付宝等应用中集成了MCP协议,实现了一键调用AI工具的功能。4月29日,阿里开源的Qwen3系列模型同样宣布支持MCP协议,进一步扩大了该协议的应用范围。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推动MCP协议走红的背后力量,除了百度、阿里等国内大厂外,还有国外的Anthropic、OpenAI和谷歌等科技巨头。这些企业试图通过统一行业标准,为AI Agent的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并释放Agent调用工具的能力。然而,这一举动背后也隐藏着这些企业对未成熟行业定义权的争夺。

事实上,除了开源的MCP外,OpenAI、谷歌等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Agent调用工具标准。选择Anthropic构建的MCP,并不意味着对这些公司地位的认可,而是在开源的基础上,暂时达成一致,以迅速扩大生态伙伴圈。可以预见,随着标准共识的达成,大规模Agent应用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技术角度来看,MCP本质是为模型和外部工具之间提供了一个标准和高效的连接方式。然而,它并非构建服务的必选项。即使没有MCP,通过Function Call和现有的工具调参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尽管如此,统一的标准协议对于大厂在行业中的话语权至关重要。OpenAI、谷歌率先认可了MCP的地位,随后阿里、百度等国内大厂也纷纷跟进,共同掀起了一股开放MCP服务的潮流。

一家刚开放MCP服务的公司负责人表示,在MCP出现之前,客户想要深度使用一款AI产品功能,只能选择SaaS工具。但对于具有行业知识的客户来说,通用SaaS往往缺乏深度能力。而现在,推出MCP服务后,只需一个支持标准MCP协议的Agent,就能快速接入到产品平台,既省时又省力。未来,为了扩大MCP服务的声量,该公司还计划开源并上架阿里、百度等模型服务平台。

百度智能体业务首席架构师、心响APP负责人黄际洲透露,心响既支持外部MCP接入,也有自己的独立协议。目前,心响已经接入了包括百度文库AI绘本功能在内的十个智能体。这些案例表明,MCP的落地效果与技术无关,而是取决于技术之外的因素。从百度到阿里,生态成为了关键的一环,无需“磨合”即可完成适配。

在阿里云百炼平台上,云部署的MCP Server数量已经达到了31个,涵盖了地图、文生图、搜索等功能,均属于阿里生态的一部分。大厂在其中既扮演着集成者的角色,又承担着被集成的角色。一方面,它们输送自己成熟的MCP服务能力,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开放MCP接口;另一方面,它们在生态中集成外来的第三方能力,与之互为补充,以满足用户更加丰富的需求。

接入MCP后,相当于拥有了“原子化”的能力,可以随意组合嵌入到业务流中。例如,开发者可以通过“支付宝MCP Server”接入收单支付功能,从而打通AI应用的支付渠道,解决智能体“能对话不能收钱”的痛点。

随着AI Agent所能完成的任务长度呈指数级增长,AI Agent应用产品的前景不可估量。百度近期推出的“心响”就是一款探索通用Agent产品的应用。它改变了过去AI助手的你问我答模式,直接完成任务并交付成果。在执行任务中,主智能体负责拆解用户需求和分配任务,由各子智能体同时进行。

心响目前已经上线了安卓移动端,未来将推出PC端。黄际洲表示,MCP协议在调用多智能体协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像一把钥匙,让接入变得更加简单。然而,目前业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贡献者太少,背后的成本太大。为了平摊成本,生态成为了关键。各家都开放MCP后,壁垒在于能否把商业模型跑通,让开发者和大厂都能赚到钱。

心响的目标是成长为通用的超级智能体,尽可能将更多场景融入到应用中,并把场景做深、功能做到极致。黄际洲认为,法律、旅游、健康、教育、研究等都是比较好的场景,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长尾交互场景,形成更高的壁垒。

至于Agent应用的商业化方向,目前大概率还是流量和广告。这很大程度上由现在的Agent应用机制决定。例如,在旅游攻略案例中,搜索出现的餐厅排名、飞机价格排名等筛选权都掌握在大厂手中。通过广告营销提高排名顺序,用户则可以购买免广或竞价服务来提升使用体验。如此一来,Agent应用虽然可能取代多款应用,但既有的广告投流体系依然稳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