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多家品牌如威马、爱驰等已黯然离场,哪吒汽车与极越亦深陷困境。跨界造车,这一昔日风光无限的策略,如今却成了众多企业难以承受之重,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业绩泥潭。然而,在这一背景下,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却选择逆势而上,亲自掌舵极石汽车,这一决策无疑为其本已面临挑战的主业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2025年4月中旬,昌敬突然清空其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上的账号,此举迅速引发舆论关注。直到4月30日,极石汽车法务部才针对“创始人跑路”“企业倒闭”等传闻作出回应,称这只是昌敬个人账号管理行为。而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石头科技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大幅下滑,股价也随之剧烈波动。昌敬清空社交媒体账号的行为,与公司业绩报告的发布在时间上的重叠,不禁让人对其背后的原因产生诸多猜测。
昌敬此前曾在短视频中试图安抚石头科技的股民,呼吁大家保持耐心。然而,这番言论并未缓解投资者的焦虑,反而招致了更多质疑与声讨。自2020年2月登陆科创板后,石头科技的股价从千元高位一路下跌至200元左右,市值大幅缩水。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净利润更是同比锐减超30%。在主业业绩持续承压的背景下,昌敬对造车事业的执着投入,让股民和投资者不禁担忧:石头科技如今的困境,究竟只是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还是因跨界造车而分散了对核心业务的专注与资源投入?
从石头科技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来看,呈现出一种矛盾与割裂的状态。一方面,公司营收实现34.28亿元,同比激增86.22%,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拓展势头;另一方面,归母净利润却仅为2.675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2.92%,销售净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1.66%断崖式下降至7.8%。更令人担忧的是,衡量企业“造血能力”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录得-4218.67万元,同比降幅高达118.09%。这种规模增长与利润收缩并存的局面,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石头科技在报告中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公司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市场拓展、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相关销售费用、研发费用投入增加,同时为了提升新品类的市场占有率,销售费用也有所提升。随着公司销售规模扩大和渠道结构调整,备货增加,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从报表来看,石头科技报告期内的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研发投入同比提升36.90%,销售费用更是激增169.2%,大幅超过当期净利润。
据行业人士透露,石头科技销售费用激增的原因是加大了市场营销力度,尤其是海外市场。例如,其一季度主推的机械臂扫地机器人,在美国多个知名科技网站上都可以看到合作推广内容。石头科技在欧美市场线上线下齐发力,依托亚马逊等电商平台拓展市场,打造本土化服务体系;线下则深耕Target、BestBuy等大卖场,布局超2000家体验终端,谋求进一步的市场扩张。
事实上,早在2024年,石头科技在海外市场的激进扩张策略就已经初见端倪。财报数据显示,其境外营收飙升至63.8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53.48%,同比增幅高达51.06%。凭借这一迅猛增长,石头科技以16%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iRobot,跃居全球行业首位。然而,这种狂飙突进的市场攻势背后,是高昂的成本代价。同年境外业务毛利率同比骤降6.74%,暴露出“以利润换市场”战略的显著弊端。这种通过牺牲短期盈利换取市场份额的策略,直接导致公司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为了分散经营风险、拓展业务边界,石头科技投入4亿元研发资金,跨界进入白电市场。去年11月,公司高调举办洗衣机技术品鉴会,推出了一系列高端产品。然而,亮眼的市场表现背后却是盈利困境的隐忧。洗衣机板块的毛利率远低于扫地机器人业务,且需要持续投入研发资金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还要直面小天鹅、海尔等传统白电巨头的激烈竞争。新产品投放市场后还遭遇了信任危机。今年3月,有消费者指控石头内衣洗衣机存在设计缺陷,导致其他家电受损。面对索赔诉求,石头科技仅提供维修或换货方案,拒绝承担连带损失。这起售后风波不仅暴露了新业务的品控短板,还折射出其在多元化扩张过程中尚未建立起与业务规模相匹配的品牌管理与服务体系。
创始人昌敬逐梦汽车圈的行为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自2023年起,昌敬先后两次减持石头科技股票,累计套现8.88亿元,持股比例也从23.15%降至21.03%。这一系列资本操作在资本市场激起了强烈反响。多数投资者认为昌敬已将重心转移至极石汽车,对石头科技的关注度和投入持续减弱。面对创始人减持与业务重心偏移的双重冲击,股民纷纷发声表达担忧。为回应市场关切,石头科技宣布启动股份回购计划,试图通过稳定股权结构、提振团队信心来缓解投资者担忧。然而,这一举措并未完全打消市场疑虑。恰逢此时,昌敬突然清空社交媒体账号,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
昌敬的创业之路曾一帆风顺,一度被视作80后互联网创业的楷模。然而,第三次创业却似乎没有那么顺利。极石汽车自成立以来已融资6轮,金额超45亿美元。然而,最后一笔融资停留在2023年9月,之后再无新投资者入场。造车烧钱的速度人尽皆知,300多亿的资金可能并不够用。尽管石头科技与极石汽车同属昌敬商业版图的重要布局,但作为上市公司,石头科技承载着众多投资者的利益诉求与监管层的规范要求。昌敬的跨界造车行为无疑给石头科技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稳定投资者信心,石头科技迅速发布公告限制昌敬减持公司股份。
极石汽车首款车型极石01于2023年8月上市,价格区间在29.99万元至35.99万元之间。该车由北汽代工生产,定位户外豪华SUV。然而,上市一年多仅实现销量破万,在竞争激烈的造车新势力阵营中难以称得上出色。昌敬曾坦言已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并计划通过扩展海外市场来增加销量。然而,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淘汰赛阶段,竞争压力巨大。去年末突然解散的极越、今年初陷入倒闭风波的哪吒汽车等事件无不揭示出市场的残酷性。留给极石汽车的生存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
如今,昌敬正站在商业抉择的关键分岔路口。新能源汽车赛道犹如深不见底的“资本黑洞”,需要巨额资金持续投入。在销量未实现爆发式增长、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困境下,企业生存高度依赖外部输血。而在其起家的清洁机器人领域,石头科技同样面临严峻挑战。为稳固市场地位,必须持续投入高额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更严峻的是,随着全球清洁电器市场逐步饱和,石头科技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两条赛道的重重困境正考验着昌敬的战略决策能力与资源调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