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上坦言,过去一个多月对他而言,是创办小米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光。这一言论不仅折射出小米当前的挑战,也映射出整个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步入一个调整期。
步入2025年,北京和上海的车展相较于往年显得更为沉寂。没有了以往车主站上特斯拉车顶、互联网大佬如周鸿祎现身国产车顶等轰动性事件,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冷静反思的阶段。价格战未能如期上演,厂商营销策略趋于谨慎,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汽车市场或正迎来转折点。
尽管4月并非新车发布的高峰期,但上海车展仍吸引了多家车企推出新品或改款车型。比亚迪推出了海狮07DM-i智驾版、方程豹钛3等多款车型;问界M8开始首批交付,阿维塔06、广汽昊铂HL也正式上市。特斯拉和小鹏则分别推出了改款车型。然而,相较于新车发布和价格竞争,车企间的较量已悄然发生转变。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的降价潮呈现出放缓趋势。与去年3月高达51款降价车型相比,今年3月降价车型数量仅为23款,降价空间被压缩,市场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4月,国产新能源车企销量维持高位,但未能实现进一步突破。在公布的14家车企中,销量平均数为72695台,同比增加超2万台,环比增长有所放缓。
比亚迪依旧稳坐龙头位置,但其他车企的追赶势头不容小觑。4月,上汽和吉利销量突破10万台,奇瑞和长安也时有破10万台的表现,10万台销量俱乐部日益壮大。车企间的分化持续加剧,头部车企同比增速显著快于其他车企,销量排名相对稳定。
具体到品牌层面,多数品牌实现了月销过万,突破2.5万台销量的品牌数量已达到去年底的水平,整体增长势头持续。比亚迪王朝和海洋系列依然强势,尤其是海洋系列表现更为突出。方程豹系列也逐渐崭露头角,4月销量破万。吉利银河系列同样亮眼,今年以来三个月销量均超9万台,4月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并非所有品牌都一帆风顺。小米汽车因3月的爆燃事故,4月销量出现环比小幅下滑,上险量数据显示,事故后首周销量大幅下降至0.5万辆,创下两个月以来最低周销量。智界、乐道、智己等品牌仍面临市场突破的挑战。
智能化成为4月的关键词。随着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增长,预计今年L2级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70%。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通知,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包括上海在内的9个城市及30个项目被列入首批试点范围。车企智能化动作提速,L3级自动驾驶进入量产阶段,华为、上汽智己、广汽等纷纷宣布智能化进展。
在价格战和技术战之外,智驾安全成为关注焦点。工信部等监管部门要求车企停止使用“智驾”等模糊表述,统一采用“辅助驾驶”等命名方式。余承东、小米、理想、蔚来等品牌均调整了宣传内容,强调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性。
海外市场成为车企的新焦点。随着国内市场价格战进入拐点,海外布局成为车企普遍关注的方向。比亚迪在海外市场表现强劲,4月销量达到78705台,连续五个月创历史新高,并在多个海外市场夺得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奇瑞、长安汽车、上汽、蔚来、小鹏等车企也加大了海外市场的布局力度。
华为和小米作为新势力中的焦点车企,近期都显得较为低调。华为不再披露月度销量数据,转而发布智能辅助驾驶报告。小米则因负面事件销量有所下滑,但市场号召力依然强劲,即将发布新车型。零跑汽车凭借性价比策略,增速迅猛,4月销量超越理想,成为新势力销量最高的车企。
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在4月展现出了复杂多变的竞争格局。价格战趋于平缓,智能化和安全成为新的竞争焦点,海外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小米、华为等车企面临挑战,但市场依然充满机遇,新的竞争方式和局面正在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