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市场传来了一则令人意外的消息,东风本田的销量再度出现下滑。根据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公布的产销数据显示,2025年4月,东风本田的单月销量为22,036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3.79%。这一趋势自2025年1月便已显现,东风本田的销量连续四个月呈现同比负增长。
数据进一步显示,从2025年年初至4月底,东风本田的累计销量为97,760辆,同比降幅高达42.3%,超过四成的降幅无疑为这家曾经的合资巨头敲响了警钟。在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东风本田的传统燃油车业务承受了巨大压力。
曾经销量火爆的本田CR-V和思域等车型,在新能源浪潮的冲击下,销量纷纷遭遇滑铁卢。尽管思域采取了降价策略,但销量依然难以重现往日辉煌。而本田CR-V这一细分市场的经典车型,销量也受到了显著影响。
东风本田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相对滞后,也是导致其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在2023年推出了纯电车型e:NS1和猎光e:NS2,但这两款车型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尽管随后推出的纯电SUV烨S7被寄予厚望,但由于上市时间较短,市场认知度尚需提升,加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销量的贡献相对有限。
除了产品层面的因素外,东风本田还面临着产品质量问题的挑战。2025年初,因转向机缺陷问题,东风本田召回了超过85万辆车型,涉及CR-V、思域等主力车型。这一大规模的召回事件无疑对其销量造成了进一步冲击。
然而,尽管销量连续下滑,但东风本田仍具备翻盘的可能。一方面,其i-MMD混动系统在燃油经济性方面具有优势,若能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有望在混动市场抢占先机。另一方面,武汉新能源工厂规划年产能达到12万辆,若能在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位上实现突破,将有望释放产能潜力。
同时,本田计划在2030年量产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也为东风本田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契机。不过,这一技术能否提前落地并转化为市场优势,还需时间验证。深化本土化战略、加速推出15万-20万元主流纯电车型、重塑科技标签等举措,也是东风本田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东风本田的销量下滑并非个例,而是合资车企普遍面临的问题。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大潮中,合资车企普遍面临着阵痛。然而,对于东风本田而言,中国市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若能以更灵活的决策和更彻底的本土化应对市场变局,当前的跌幅或许仅为转型过程中的暂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