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吉利私有化极氪:破局新能源赛道,重构科技护城河的关键一步?

   时间:2025-05-12 18:23:5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吉利汽车近期在汽车界投下了一枚震撼弹,宣布将以每股25.66美元的价格对旗下的极氪品牌进行私有化,意在全面收购剩余的34.3%股份,实现完全合并。这一决策距离极氪以“史上最快IPO造车新势力”身份登陆纽交所仅仅一年时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此次私有化的决策过程极为隐秘,几乎没有提前泄露任何风声,体现了吉利极高的保密性。为了深入了解吉利这一决策的背后动机,我们从吉利内部获取了一些独特视角的见解。

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中,极氪无疑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作为上市公司,极氪需要面对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则和短期财报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战略灵活性。例如,当竞争对手比亚迪推出第二代刀片电池时,极氪因财报静默期的限制,无法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影响了其市场响应速度。在定价策略、技术路线等关键决策上,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也束缚了极氪的手脚。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隐形压力。吉利和极氪作为中概股,同样可能面临突如其来的风险。私有化后,极氪将能够摆脱这些外部干扰,更加专注于新能源赛道的布局和发展。

从市值表现来看,吉利汽车的市值远低于比亚迪,而极氪的市值也未能反映出其实际竞争力。尽管极氪在2024年交付了超过22万辆新车,品牌毛利率维持在15%-18%之间,但市值却仅为蔚来的65%。这一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对吉利的偏见,吉利燃油车占比过高影响了市场对极氪的估值。

吉利汽车在品牌整合方面的动作也透露出其战略调整的信号。近年来,吉利通过创立多个独立品牌,学习不同车企的先进经验。然而,随着汽车赛道的变化,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吉利开始整合旗下品牌,减少资源浪费和“兄弟互搏”现象。极氪与领克的合并,以及随后的私有化,都是吉利在品牌整合方面的重要举措。

私有化的决策也符合当前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的趋势。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这一政策背景为吉利私有化极氪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在私有化方案上,吉利集团给出了“现金兑付”和“换股为吉利汽车股票”两种补偿方式,以回应极氪车主和中小股东的关切。私有化公告后,极氪股价大涨,显示出中小股东对更高价格的期待。对此,吉利可能会权衡收购价格,并可能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评估结果调整方案。

吉利集团整合极氪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战略意图。极氪的私有化只是吉利在新能源赛道上重构科技护城河的第一步。吉利没有像比亚迪那样全面转向新能源汽车,而是认为未来的动力形式将是多元化的。然而,面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激烈竞争,吉利也需要发力三电技术,补齐短板。

极氪在智能化技术方面表现出色,但在三电技术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吉利集团整合科技资产的关键在于合并产业链零部件公司,其中威睿电动是吉利与极氪合资、极氪控股的公司,专注于三电技术的研发。吉利要发力三电技术,就需要整合威睿电动等科技资产,这将对极氪的业绩和市值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整合极氪只是吉利集团重构科技版图的一个步骤。吉利正在补齐三电技术短板,形成从智能驾驶到核心硬件的全栈竞争力。然而,时间紧迫,吉利必须加速转型,以应对日益激烈的汽车科技军备竞赛。

在吉利集团的品牌整合和科技资产重组中,极氪的私有化无疑是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决策不仅反映了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调整,也预示着吉利在未来汽车科技竞争中的新布局。

吉利汽车的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市场挑战,更是为了在未来的汽车科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吉利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其战略布局,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在私有化极氪后,吉利将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其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同时,吉利也将继续加强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投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吉利汽车通过私有化极氪,不仅解决了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汽车科技竞争中,吉利将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灵活的战略布局,继续引领行业的发展潮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