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汽车信任危机:车主退订风波,雷军坦承最艰难时期

   时间:2025-05-12 20:53:5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小米汽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一系列负面事件接连曝光,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5月12日,小米集团港股股价盘中跳水,最低跌至48.5港元/股,跌幅接近5.6%。尽管随后有所回升,但最终还是以50.6港元/股收盘,下跌1.46%。市场普遍认为,此次股价异动与小米Ultra车主的退订风波有直接关系。

退订风波的焦点在于小米SU7 Ultra车型的核心选装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该部件价值4.2万元,小米官方在宣传中多次强调其性能提升价值,如“复刻纽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双风道高效导流散热”等。然而,有车主在实际拆解中发现,这些宣传的功能并未实现,前舱盖仅为外观装饰。车主们通过鼓风机测试发现,前舱盖开孔处并无气流形成,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无异。这一发现让300多名车主组建维权群,要求无损退车并启动集体诉讼程序。

面对车主们的质疑和维权行动,小米官方于5月7日晚间发布声明致歉,并提出补偿方案。未交付订单可免费改配铝制前舱盖,已提车用户则获赠2万积分(约2000元)。然而,这一方案并未得到车主们的认可,他们认为方案缺乏诚意,改配需长时间等待,积分价值远低于选装费,且未覆盖退车诉求。更重要的是,小米始终未承认虚假宣传,仅表示“信息表达不够清晰”,这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建新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小米宣传的功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可以被认定为虚假宣传。如果消费者是基于小米的宣传做出购买决策,那么车主有权向小米提出索赔。他补充道,若消费者能证明购买决策是基于碳盖功能,可以向小米提出“假一赔三”的赔偿需求。

小米汽车的信任危机不仅源于碳纤维前舱盖事件。此前,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高速碰撞中导致3人死亡,这一事故引发了公众对小米智驾技术安全性的质疑。随后,小米又通过OTA推送功能限制SU7 Ultra的马力,要求车主在指定赛道完成圈速考核才能解锁性能。这一操作未在购车协议中提前告知,被车主指责为“花钱买半成品”。这些事件接连发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信任。

在信任危机的影响下,小米汽车的销量出现下滑。据官方数据,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3.4%至2.8万辆,首次出现负增长。内部舆情不断,外部又面临特斯拉等竞品的降价攻势,小米汽车的生存空间正被持续挤压。如果交付量持续承压,小米汽车去年设定的35万辆交付目标将面临较大压力。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小米汽车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恢复消费者信任。如何有效解决车主们的维权诉求、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研发、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将是小米汽车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