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隐藏式门把手七十余载争议不断,强制性国标能否终结安全隐患?

   时间:2025-05-13 01:02:0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汽车设计的历史长河中,一些创新元素往往源自对极致性能的不懈追求。隐藏式车门把手,这一如今在新能源汽车上屡见不鲜的设计,其起源可追溯至1952年的奔驰300SL车型。这款以赛车身份亮相勒芒大奖赛的传奇跑车,不仅凭借其卓越性能赢得了多个冠军,更因其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包括隐藏式门把手,成为了业界的里程碑。

奔驰300SL的鸥翼门设计至今仍为车迷所津津乐道,而其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初衷,则是为了减少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这一创新在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却为后来的超跑品牌如法拉利、阿斯顿·马丁等提供了灵感,它们纷纷在自家跑车上采用了这一设计。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几乎成为了新能源车型的标配。这一设计不仅美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空气阻力,提升车辆能效。然而,风阻系数的降低虽然对续航有积极影响,但单个隐藏式门把手所能带来的改善相对有限。

近年来,多起因隐藏式车门把手失效导致的交通事故救援失败案例,引发了社会对这一设计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在这些事故中,隐藏式门把手在断电、碰撞等极端场景下失效,给人员逃生和救援工作带来了严重困难。这些悲剧不仅让人们认识到了隐藏式门把手的潜在危害,也促使行业主管部门和汽车制造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这一设计。

为了加强汽车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工信部近日公示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正处于公开征集意见阶段。该标准对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标志、防夹要求、强度以及动态试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这一标准的出台,旨在解决隐藏式门把手存在的强度不足、控制逻辑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等潜在问题,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乘员能够顺利逃生和救援。

隐藏式车门把手作为汽车设计的一种创新元素,本身并无过错。然而,作为承载人员出行的交通工具,汽车的设计必须始终将人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希望汽车制造企业在采用这一设计的同时,能够充分考虑安全冗余,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乘员的安全。同时,也期待国家能够尽快完善并实施关于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制造提供规范化管理,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