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奔驰在华销量遭遇了显著下滑,这一趋势直接影响了其营收与利润水平。
财报揭示,尽管奔驰在全球范围内各市场的营收相对平稳,但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奔驰在亚洲市场的营收下降了11.9%,从83.95亿欧元降至73.98亿欧元。这一数据无疑凸显了中国市场销量下降对奔驰全球业绩的直接影响。
事实上,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早在2024年,其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就已经显示出下滑趋势。与2023年相比,2024年奔驰在中国的营收下滑了约8.47%,从252.8亿欧元降至231.4亿欧元。这一变化无疑为奔驰敲响了警钟。
在利润方面,虽然财报中未详细披露各地区的利润情况,但从一季度税前利润(EBIT)的下滑中,可以窥见中国市场的影响。奔驰全球归因于净定价的负面影响、销量下降导致的二手车再销售业绩下滑以及北京奔驰零部件业务减少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奔驰在全球范围内的利润水平也受到了波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奔驰全球的毛利率仍然保持稳健。一季度,奔驰全球毛利率约为19.8%,与去年同期的20.1%相比仅微降。这表明,尽管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但奔驰在全球范围内的盈利能力仍然较强。
从北京汽车的公告中,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北京奔驰的业绩下滑。2024年,北京奔驰收入为217.47亿欧元,同比下降3.36%;税后利润为24.43亿欧元,同比下降18.54%。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也揭示了北京奔驰在利润率方面的显著下滑。
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与其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战略转变密切相关。早在2016年,奔驰就推出了电动汽车品牌EQ,并计划到2025年推出10款EQ品牌电动车型。然而,随着EQC等“油改电”车型销量不佳,奔驰不得不面对转型的现实挑战。
2024年,奔驰全球明确放缓了电动化转型的步伐,将“2025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50%”的目标推迟了5年。这一战略调整无疑反映了奔驰在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面临的复杂挑战。在中国市场,奔驰不仅需要应对本土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势崛起,还需要克服基础设施、充电设施等方面的限制。
面对竞争压力,奔驰正在积极调整战略,以期在中国市场实现反攻。2024年10月,奔驰宣布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过140亿元,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奔驰还在考虑加大投资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Momenta,以期在未来车型中采用其自动驾驶软件。
然而,尽管奔驰在中国市场加大了投资力度,但寒意仍未消散。今年2月,奔驰中国仍然启动了裁员计划,以应对业务整合和削减带来的挑战。这一举措无疑为奔驰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在销量下滑、利润暴跌的背景下,奔驰这位“汽车发明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市场,它需要在寒意中寻找转机,重新找回曾经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