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号称能“提升驾驶体验”的新奇产品,其中一款名为“自动驾驶黑科技方向盘助力神器”的商品尤为引人注目。这款产品的设计理念在于模仿驾驶员的操控行为,以避免车辆发出接管报警提示,从而允许驾驶者在某些情况下双手脱离方向盘。
据调查,这类“智驾神器”的售价多在30至100元之间,且销量相当可观。在一家电商平台上,某店铺的宣传页面上赫然写着:“我们采用了优质配置材料,可精准配重,实现解放双手驾驶的目标,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商家的宣传视频更是展示了产品如何根据车型进行“量身定制”,以适应不同品牌和车型的方向盘重量检测差异。
记者发现,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商家们纷纷推出了针对不同车型的“智驾神器”。例如,“曙业维修保养旗舰店”声称可为20余家主流车企的数十款车型提供适配产品,覆盖多个知名汽车品牌。若消费者所驾驶的车型不在商品名单中,还可咨询客服进行具体沟通。
尽管这些“智驾神器”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但它们的存在却引发了诸多安全隐患。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车型仅达到L2级自动驾驶水平,这意味着驾驶员在整个驾驶过程中仍需手握方向盘,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然而,商家在宣传时却声称使用“智驾神器”后可双手脱离方向盘,这显然与现行标准要求不符。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消费者在使用“智驾神器”后,竟然上传了双手脱离方向盘驾驶的视频。视频中,驾驶者全程未接管方向盘,完全依赖自动驾驶系统操控车辆。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还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针对“智驾神器”日渐普遍的现象,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分析了生产销售“智驾神器”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指出生产者和销售者若因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而造成严重后果,将面临刑事处罚。同时,使用者若因使用“智驾神器”导致交通事故,也将承担主要责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也组织召开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在全行业整治自动驾驶市场的背景下,各大车企纷纷将“智驾”修改为“辅助驾驶”,并下架了此前夸大宣传的视频。然而,对于以“智驾神器”这种新方式违规宣传的现象,业内及有关部门仍需予以高度关注,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