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极氪私有化退市,吉利高端新能源战略急转弯背后有何深意?

   时间:2025-05-13 19:22:3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吉利汽车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决策,其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将退出公开市场,转为私有化。这一决定背后,是吉利汽车对品牌战略布局的深刻调整。

根据公告,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并计划以每股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剩余34.3%的股份。一旦私有化完成,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并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极氪自2024年5月以“国产高端电动新势力”的姿态登陆美股市场以来,经历了品牌整合、战略调整等多个阶段。去年,极氪与领克完成品牌整合,成立了极氪科技集团,旨在通过资源共享和成本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然而,面对小米SU7等竞品的激烈竞争,极氪今年的销量并未出现显著提升,反而有所下滑。

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极氪品牌的销量仅占其年度销量目标32万台的17.19%,面临着较大的市场压力。在此背景下,极氪的私有化决策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究竟是短期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还是长期战略调整的主动选择,成为讨论的焦点。

实际上,极氪私有化的端倪早已显现。去年9月,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发布的《台州宣言》中,就明确提出了优化品牌定位、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的战略方向。随后,吉利旗下的多个品牌开始了合并与整合,极氪与领克的整合就是其中之一。

吉利汽车高级副总裁安聪慧曾透露,品牌合并后的研发投入预计将减少10%-20%,供应链成本因规模化效应而下降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同时行政法务等费用也将降低10%-20%。这些措施旨在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然而,作为吉利寄予厚望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氪的研发投入一直居高不下,即便有吉利的“技术输血”,其研发投入仍然逐年攀升,累计已达227亿元。极氪在渠道搭建、充电站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投入也相当巨大,再加上价格战的影响,极氪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

从财务数据来看,极氪自2021年至2024年的净亏损累计已超过260亿元,距离盈利仍有较大差距。截至2024年底,极氪的现金流水平约为90亿元,与蔚小理等新势力相比,处于偏低水平。因此,私有化成为极氪摆脱短期业绩压力、更好利用集团内部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途径。

私有化后,极氪将更专注于30万以上高端市场,与领克和吉利银河形成差异化矩阵,避免内部竞争。领克将覆盖20-30万主流新能源市场,而吉利银河则主打10-20万大众市场。

回顾极氪品牌的发展历程,其首款车型极氪001凭借独特的定位和先进的技术配置,迅速成为市场爆款,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稳居30万元以上新能源销量榜首。然而,随着后续车型的推出,极氪再未出现类似极氪001的爆款车型。去年8月发布的2025款极氪001虽然进行了大幅升级,但却引发了老车主的不满,导致口碑受损。

随着小米SU7、小鹏P7+等竞品车型的陆续问世,极氪001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减弱,月度销量从之前的1.4万辆下滑到今年3月份的0.3万辆。最近推出的极氪007 GT也未能延续极氪001的辉煌,销售情况并不如预期。

今年4月,极氪品牌销量同比下滑,与蔚小理、零跑等品牌拉开差距,在销量榜单中只能排在第二梯队。因此,对于极氪来说,找到下一款能够像极氪001一样引爆市场的车型,已成为当务之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