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上涌现出一系列被标榜为“驾驶新助手”的辅助装置,这些产品迅速吸引了广大车主的眼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这些所谓的“驾驶神器”,实际上是一种设计巧妙的柔性配重物品,它们可以轻松贴合在方向盘的边缘,通过模拟双手握持的状态,欺骗车辆的感应系统,使其误判驾驶员仍在操控方向盘,从而避免系统发出接管提醒。
借助这一原理,驾驶者即使短暂放开方向盘,车辆的自动感应机制也不会触发警报,为驾驶者创造了一种看似“轻松驾驶”的体验。某知名电商平台上,多家店铺正在热销此类产品,声称已适配市面上绝大多数主流汽车品牌,包括零跑、理想、小鹏、比亚迪等,若车型未列出,还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部分商家在产品介绍中强调,其选用了高品质材料,能够根据不同车型进行精确配重,确保足够的重量感,为驾驶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解放双手”体验。然而,这种看似便捷的设备,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车辆仍处于L2级自动驾驶阶段,根据国家标准,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要求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必须保持手扶方向盘,随时准备接管车辆,以确保行车安全。而此类“驾驶神器”的使用,显然违背了这一原则。
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已于今年四月进行了深入的法律风险分析。根据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条例,使用此类装置导致双手脱离方向盘、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将被视为妨碍安全驾驶,将面临交通处罚及记分处理。更重要的是,一旦因使用此类设备导致交通事故,驾驶者将承担主要责任,并依法赔偿相关损失;若事故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交通肇事罪,面临刑事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