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10-15万级市场:新能源的攻坚战为何这么难打?

   时间:2025-05-19 14:17:0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回溯至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尚处于传统稳态之中,燃油车市场稳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亦相对温和。正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10至15万元价格区间的细分市场展现出了鲜明的特征。

在这一价格区间,合资品牌的紧凑型轿车如轩逸、卡罗拉、朗逸等,继续扮演着市场领军者的角色。与此同时,自主品牌如哈弗H6、长安CS75、吉利博越等紧凑型SUV,也在不断扩大其市场份额。合资品牌的小型SUV,如逍客、缤智等,则为市场增添了更多选择。

这个细分市场犹如百花齐放,竞争激烈却也充满机遇。轿车领域,英朗、思域、帝豪、逸动等车型,仅需稍加努力便能获得一席之地。SUV领域,荣威RX5、瑞虎8、途岳、探歌等车型,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每家车企都怀揣希望,每款车型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中国品牌汽车与外资品牌的竞争,始终围绕着“越级”这一概念展开。无论是配置、空间还是动力,中国品牌总能以更低的价格提供高性价比的选择。因此,2020年4月,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攀升至65.5%。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比亚迪凭借两款新车型达到了中型车尺寸,但10至15万元价格区间的主流车型仍以紧凑型为主。这或许表明,在这个价格区间内,消费者对车型大小的敏感度并不高。

从销量来看,2020年该细分市场的车型销量普遍较高,头部车型月销量常超3万辆。然而,时至今日,月销量能达到2万辆的车型已属佼佼者,多数车型月销量甚至不足万辆。

长安汽车旗下的两款车型虽然跻身前十,但销量并不突出。而小鹏MONA M03则凭借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等产品力优势,取得了优异成绩。吉利银河系列的两款车型同样上市即热,其空间、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再加上吉利的品牌影响力,使其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那么,为何在10至15万元价格区间,新能源产品的发展相对缓慢呢?数据或许能给出答案:今年1至4月,A级车市场中传统能源车销量占比高达69%,新能源车仅占31%。首次购车人群是这一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更看重车辆的长期使用价值、便利性和保值率。这些痛点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燃油车。

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续航和补能存在焦虑。同时,许多车企在该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型上,技术成本与价格的平衡仍有待提升,难以在性价比上打动消费者。

然而,尽管市场充满挑战,但车企们并未放弃这一细分市场。随着供应链的成熟和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车型涌入这一市场。从微型车到大型SUV,车企们布局严密,竞争激烈。

今年以来,吉利银河星耀8、零跑B10、二代哈弗枭龙MAX等新车型相继上市。合资品牌也不甘示弱,广汽丰田铂智3X、东风日产N7等车型纷纷入局,价格甚至低于部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

这些新车型凭借越级优势冲击原有市场格局,如星耀8、星海S7等车型,以前所未有的性价比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些车型的加入,无疑将10至15万元价格区间的市场竞争推向了新的高潮。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利好消息。他们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享受到原本不可能的配置与体验。而对于车企来说,这一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促使他们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体验。

自主品牌凭借对本土市场的深入了解和精准把握,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合资品牌则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试图在这一市场分得一杯羹。这种竞争态势,无疑将推动10至15万元价格区间的市场向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