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德系豪车三巨头,电动化浪潮中如何重寻中国之路?

   时间:2025-05-19 15:43:3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年的财务首季,德国三大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奔驰与奥迪(简称BBA),共同面临了一份令业界震惊的财报。这份成绩单不仅揭示了它们在中国市场遭遇的严峻挑战,也映射出传统豪华车品牌在新能源转型道路上的坎坷。

分析指出,BBA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为了应对本土品牌发起的价格战,BBA不得不大幅度下调旗下主力车型的价格。例如,宝马3系、奥迪A4L和奔驰C级等曾经售价超过30万元的车型,如今在终端优惠后普遍跌破25万元大关。更为严峻的是,奥迪A6L的入门版价格甚至已下探至28.9万元,与三年前相比降幅超过30%。然而,这一“以价换量”的传统策略并未奏效,反而进一步压缩了BBA的利润空间。

销量的下滑与利润的缩水,直接导致了BBA在中国市场的渠道网络收缩。例如,宝马全球首家5S店——北京星德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已宣布闭店,而天津最大的奥迪4S店永濠奥迪也关门大吉。这一系列变故不仅削弱了BBA的品牌影响力,更让消费者对它们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BBA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当它们还在为燃油车销量的下滑而苦恼时,中国本土品牌已经凭借电动化、智能化的优势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例如,问界M8以35.98万元的起售价,在短短22天内就斩获了7万辆订单,直接抢占了BBA的高端客户市场。同时,小米SU7的销量也超越了传统的56E(指宝马5系、奥迪A6L和奔驰E级),成为中大型轿车市场的亚军。这种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力比拼升级为生态体系的较量,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车企正通过全球供应链布局,构建起BBA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在电动化赛道上,BBA三巨头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分化态势。宝马一季度纯电车型交付量达10.95万辆,同比增长32.4%,占全球销量的近20%。奥迪纯电车型销量增长30%至4.6万辆,虽然体量有限,但也在稳步增长。相比之下,奔驰则成为了唯一纯电销量倒退的品牌,交付量下降14%至4.07万辆,单车亏损更是高达1.2万欧元。这种分化揭示了技术投入与本土化供应链、用户需求精准匹配的重要性。宝马与奥迪通过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快速补足了智能化短板,而奔驰则因过度依赖自有技术体系,未能及时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从而陷入了困境。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BBA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自救之道。它们的共同选择是加速本土化技术合作。宝马与阿里巴巴携手开发智能座舱,将AI大语言模型引入车内,推出了“用车专家”和“出行伴侣”两大定制AI智能体。同时,宝马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网络,拥有超过3000名研发人员,其中70%的智能座舱功能由中国团队自主开发。奥迪则与华为合作,首款搭载华为高阶智驾方案的Q6L e-tron将于2025年上市。奥迪还宣布与上汽集团联合开发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计划于2026年推出首款国产车型。奔驰则押注无图自动驾驶技术,其上海研发中心的2000余名工程师正在开发中国专属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基于MB.OS智能域控制架构开发L2++级智驾系统。

BBA这种“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调整,无疑展现了它们的决心与勇气。然而,这些努力能否转化为实际的产品竞争力,还需经过市场的检验。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BBA能否在这场生死竞速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