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汽修工:维修还是犯罪?行业困境待解

   时间:2025-05-20 00:41:3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年的汽车维修领域,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维修新能源汽车竟成了不少技师眼中的“高危职业”。这一圈内流传的段子,深刻揭示了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面临的诸多困境,尤其是“维修权”不明确和“维修难”的问题。

一位名为“龙哥修特斯拉(满格电新能源)”的汽修博主向媒体透露,他因给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车主维修车辆并发布相关视频,已被三家国内新能源车企告上法庭。龙哥表示,他拍摄这些视频的本意是帮助车主省钱避坑,却没想到因此惹上官司。

无独有偶,上海的两位修车师傅“大刘和小刘”也因“解锁”被锁定的新能源车电池包而被告上法庭,最终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判刑。这一事件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第三方汽修厂因此下架了与新能源汽车维修相关的视频和业务。

随着这些“修车被告”案件的频发,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车企在宣传时强调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维修成本低于燃油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并未带来售后维修能力的同步提升,反而加剧了维修难的问题。

一位温州新能源维修店的负责人坦言,他们现在只修特斯拉,因为特斯拉对车主在外面维修持开放态度。而其他国产新能源车则因各种技术锁定和限制,使得第三方维修厂难以介入。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高达82.4万人。然而,第三方汽修厂在新能源转型中并未能分享到红利,反而因车企的种种限制而举步维艰。车企通过多种手段抵制第三方汽修厂参与新能源车维修,但授权渠道的密度和覆盖范围又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修车变成“高危职业”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高企的现实。精友科技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曹学军指出,成本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车企指定维修点大都只换不修,导致实际维修成本并不低;二是电池包和软件技术被整车企业垄断,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市场开放度低,维修厂无法参与竞争。

车主对车辆使用权与所有权的讨论也日益激烈。不少车主认为,既然购买了车辆,就应该拥有选择维修地点的权力。然而,车企通过用户协议条款(如“私拆电池视为放弃质保”)来限制车主的维修权,引发了广泛争议。

在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一系列事件还引发了关于法规和制度漏洞的讨论。有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车企有实力做到不将敏感的技术信息公开,另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没有第三方维修厂也不行。因此,相关维修新标准的出台显得尤为迫切。

针对新能源汽车维修成本高的问题,行业内外都在寻求解决方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第三方维修和保养的发展,旨在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然而,这一过程的推进仍需时间和各方的共同努力。

与此同时,车主和维修技师也在积极发声,呼吁行业内外关注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的困境,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他们希望,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能够更加便捷、经济,让车主真正享受到新能源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维修领域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只有各方携手合作,才能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的健康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