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世界的浩瀚星空中,那些璀璨夺目的企业往往以独特的生存哲学引领着行业的航向。微软,这家科技巨头,其创始人比尔·盖茨的那句“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的箴言,如同警钟长鸣,时刻提醒着企业界:危机感是持续繁荣的基石。
正是这份深植于企业灵魂的危机意识,促使微软从PC时代的霸主华丽转身,成为云计算领域的领航者。微软的每一次转型,都是对创新精神的深刻诠释,使其在全球科技版图中屹立不倒。
而在遥远的东方,中国新能源领域的璀璨明星——宁德时代,正以相似的危机哲学书写着自己的传奇。2017年,当宁德时代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首次超越松下、比亚迪,登顶榜首时,其董事长曾毓群却向全体员工发出了《台风来了,猪真的会飞吗?》的警示,警醒团队不可沉溺于眼前的成功。
“当我们在政策的庇护下安享舒适时,竞争对手正在生死边缘奋力一搏,差距在悄然间拉大。”正是这种危机感,驱使宁德时代连续八年稳居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首,不断在产品研发、制造技术等方面投入巨资,推动创新,提升竞争力。
如今,宁德时代在电池行业已近乎无敌,但其并未止步于此。正如微软从软件巨头向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宁德时代也在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5月20日,宁德时代正式登陆港股,标志着其从电池制造商向零碳科技公司迈出了重要一步。
创新,是宁德时代成功的关键。从2017年成为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以来,宁德时代始终占据着全球市场近四成的份额,其龙头地位坚如磐石。这背后,是宁德时代对创新的执着追求。招股书显示,自2015年至2024年的十年间,宁德时代累计研发投入高达718亿元人民币,尤其是在2023年和2024年,研发投入接近370亿元,超过了此次港股上市的募资金额。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的领头羊,宁德时代在前沿探索上从未停歇。无论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电芯良率,还是与设备企业合作解决制造难题,宁德时代都凭借其资金、技术和规模实力,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麒麟电池、神行电池等创新产品,以及近期发布的骁遥双核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都是宁德时代创新实力的有力证明。
宁德时代的创新不仅限于电池产品,更延伸到了商业模式。从电池市场到零碳市场,宁德时代的战略眼光已经超越了单一的产品范畴,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覆盖能源生产、存储、消费全链条的零碳生态系统。以电池技术为核心,宁德时代向储能、换电、能源管理等领域拓展,通过零碳产业园、零碳交通网络等载体,整合碎片化需求,构建起多个零碳场景。
零碳,是宁德时代未来发展的关键词。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宁德时代积极响应,提出了2025年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全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对自身的要求,更是对行业的引领。宁德时代已经拥有了9座“零碳工厂”,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并计划在今年将所有的电池工厂建设成零碳工厂。
宁德时代的零碳业务不仅限于自身,更在于对外输出技术经验,推动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产业新能源化,探索一体化零碳解决方案。与方大集团、南京钢铁集团的合作,以及与茅台共同推进零碳工厂、绿色物流的发展,都是宁德时代在零碳领域的积极探索。
曾毓群表示:“我们也在探索一体化零碳解决方案,与多方合作打造零碳岛,共建零碳产业园,打造全域零碳示范城市。”宁德时代的这些努力,不仅为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港股上市之际,宁德时代不仅募集到了大量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其股东结构中包含了中东、欧洲以及部分东南亚地区的主权基金以及跨国车企,为宁德时代的海外市场拓展埋下了伏笔。宁德时代不仅要自己走出去,更要带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展现中国企业的实力与担当。
宁德时代的故事,是关于创新、危机感与转型的传奇。从电池制造商到零碳科技公司,宁德时代的每一次跨越,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与突破。未来,宁德时代将继续在零碳领域深耕细作,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