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插混车型,欧洲车市“逆风飞扬”的新篇章?

   时间:2025-05-21 17:25:3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欧盟对中国纯电动车挥出关税“重拳”,却意外促使中国车企凭借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在欧洲市场“夹缝中求生存”,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逆势上扬”。

据Dataforce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车企在欧洲的PHEV销量激增近4倍,其中领克08 EM-P、比亚迪Seal U等明星车型,更是在欧洲市场上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这一波“插混热潮”不仅为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关税壁垒下找到了新出路,更推动了比亚迪、奇瑞、领克等品牌积极调整欧洲战略,计划推出更多PHEV车型,以应对市场变化。

欧盟政策风向的转变,从昔日的开放鼓励转为如今的本土产业保护,让中国自主车企不得不主动出击。它们通过开展本地化生产、提升品牌影响力等一系列策略,从容应对挑战。尽管欧盟的碳排放政策长远来看将推动纯电动车型成为主流,但短期内,PHEV车型却成为了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香饽饽”。

欧洲汽车市场的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今年前三个月,欧盟新车注册量微降1.9%,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大幅缩水,而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市场占比持续扩大。尤其是PHEV车型,在中国车企的推动下,销量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不受关税政策影响的PHEV车型,不仅推动了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整体销量增长,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关税政策带来的压力。价格竞争力,成为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上的一大杀手锏。电池成本的下降、车企的本地化生产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PHEV车型的成本,使得中国插混车能够以“低价高配”的姿态吸引消费者。

市场研究机构Escalent的调研显示,72%的新车买家认为中国车应该比传统品牌便宜。然而,只要中国品牌比主流品牌便宜11%至20%,就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甚至有10%的消费者表示,仅10%的价格差就足以打动他们。

尽管欧盟对中国产纯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给中国车企带来了冲击,但双方启动的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却为市场带来了转机。随着欧盟委员会宣布与中方达成共识,同意立即开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以设定最低价格取代反补贴关税方案,欧洲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大幅消散。

然而,长远来看,本地化生产仍是应对变革的关键。根据欧盟最新排放法规,各车企的平均CO₂排放必须在2025年控制在各自目标范围内。因此,插混车型只是缓兵之计,长远还需依靠本地制造和高比例纯电车型。

事实上,多家中国车企已经加快了在欧洲市场的布局步伐。长安汽车、小鹏汽车等品牌纷纷在欧洲召开发布会,宣布战略规划,并将研发、设计、生产等多个环节的供应链扎根欧洲。比亚迪、奇瑞等品牌也在积极推进欧洲工厂的建设,以实现本地化生产。

欧洲汽车市场对中国车企出海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要在欧洲这样的大市场成为领导者,必须更加本地化。中国插混车型的出口量连年激增,全球车市的需求也为PHEV车型的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欧洲在充电桩网络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部分地区仍存在差异,使得部分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续航和充电便利性存在顾虑。而PHEV车型则能在短途市区出行时享受电动驱动的环保优势,又能在长途行驶中依靠内燃机提供稳定动力,实现了电动与燃油之间的平衡。

在关税“风暴”中,中国车企正针对欧洲市场结构做出调整。领克08 EM-P等高端插混车型纷纷进军欧洲市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高续航车型的需求。比亚迪也计划在德国市场推出新的PHEV车型,以满足欧洲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对于在风暴中挺过来、找准节奏的中国车企来说,插混的逆势增长或许不是一场临时的应变,而是一条通往全球竞争力的新路径。然而,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中国车企需将目光放长远,在把握PHEV车型过渡阶段机遇的同时,同步加快纯电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积极推进本地化生产布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