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季度业绩的揭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愈发清晰。
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的表现尤为抢眼。该季度,小鹏凭借9.4万辆的交付量,成功登顶销量榜首。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小鹏通过技术革新,将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引入20万元以下市场,有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同时,小鹏预计一季度营收将达到151.9亿元至157亿元之间,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32%至139.8%。更令人振奋的是,小鹏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
与小鹏的强劲势头相比,理想汽车则面临着增速放缓和盈利压力。尽管一季度交付量达到9.29万辆,同比增长15.5%,但营收预期却出现下滑,预计在234亿元至247亿元之间,同比下滑3.5%至8.7%。理想需要在保持销量的同时,寻找新的增长点以提升盈利能力。
零跑汽车则在这一季度实现了异军突起。凭借主攻10万元至20万元市场的策略,零跑一季度交付量达到8.76万辆,同比增长162%。同时,营收达到100.2亿元,净亏损大幅收窄至1.3亿元。零跑C系列车型的热销,占总销量的77.5%,有效推动了毛利率提升至14.9%,创下历史新高。零跑汽车副总裁李腾飞表示,今年将全力冲击年销50万辆至60万辆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年度盈亏平衡。
蔚来汽车在高端化与规模化之间似乎陷入了困境。一季度,蔚来主品牌仅交付2.73万辆,预计营收在123.67亿元至128.59亿元之间,同比增长24.8%至29.8%。尽管蔚来计划今年销量翻番,并于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但盈利能力承压的事实不容忽视。2024年,蔚来净亏损达到224亿元,创历史新高,现金流也因重资产模式而受到严重拖累。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造车新势力们纷纷亮出了各自的生存之道。小米汽车以“硬件+生态”为战略核心,上调了2025年交付目标至35万辆。小鹏汽车则将XNGP智驾系统推广至更多低价车型,以扩大市场份额。零跑汽车则通过与Stellantis集团共享架构,降低了研发成本,并着手布局欧洲市场。跨界融合与战略协同也在重构产业生态。智己汽车获得94亿元融资,重点研发线控转向与智能底盘技术;极氪与领克合并后,优化了成本结构;蔚来则将37亿元融资用于技术研发,以期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