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驾时代加速来,豪恩汽电毫米波雷达领航国产替代新篇章

   时间:2025-05-27 12:40:2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年,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正逐步迈向普及的门槛,各大车企间的智能化竞争愈演愈烈,智能驾驶能力成为了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在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环节中,即“感知-决策-执行”闭环中,精准的环境感知是开启高阶智能驾驶的钥匙,高性能传感器的作用愈发关键。

今年,智能驾驶领域的两大关键词无疑是“智驾平权”和“安全可靠”。前者旨在推动高等级智能驾驶功能向中低端车型渗透,后者则强调L3及以上级别智能驾驶需为驾驶安全负责,这对环境感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L3作为高阶智能驾驶的重要分水岭,精准的目标识别和环境感知成为了其规模化普及的先决条件。

在高阶智能驾驶的核心传感器中,毫米波雷达的商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智能驾驶等级的提升,车载传感器的数量大幅增加。在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中,毫米波雷达正从辅助感知角色转变为核心传感器,成为高阶智能驾驶中的最大增量。L1-L2级别自动驾驶通常仅需1-3颗毫米波雷达,而L3-L4级别则需5-7颗。

毫米波雷达通过主动发射电磁信号来感知周围环境,精确测量前方车辆、行人等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位信息,并转化为点云图像,帮助系统识别和追踪移动物体。相较于摄像头等被动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在识别遮挡物体、全天候精确感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当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性能受限时,毫米波雷达仍能提供可靠的环境信息,确保行车安全。

毫米波雷达还兼具高性能与低成本优势,成为当前自动驾驶领域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之一。4D毫米波雷达的成本仅为激光雷达的10%-20%,但性能接近低线束激光雷达,有望成为中高端车型的主流配置。4D毫米波雷达增加了俯仰角信息,具备高度测量功能,可实现对目标的三维空间定位与动态追踪,适用于复杂场景下的精准感知。

在智能驾驶感知技术中,4D毫米波雷达成为了一种新兴方案。在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上,4D成像毫米波雷达可作为安全冗余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在未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上,则可作为激光雷达的平价替代方案,助力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

国内智能驾驶领军企业华为早在2021年就发布了4D毫米波雷达产品,并将其视为高阶自动驾驶的必备武器。Mobileye也提出,到2025年,L4级别自动驾驶感知方案中将采用六颗4D毫米波雷达代替部分激光雷达,以降低成本。比亚迪在2025年2月发布的全民智能驾驶战略中,也宣布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其中部分车型采用了三目视觉系统加5颗毫米波雷达的配置。

除了汽车领域,毫米波雷达还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机器人精准控制、智慧交通、低空经济和智能家居等领域。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已达157.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363.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车载传感器市场,近五年毫米波雷达出货量保持双位数增长,预计2025-2030年中国4D毫米波雷达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8%。

在这场产业变革中,国内毫米波雷达市场逐渐由外资企业主导转向国产替代。以豪恩汽电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凭借技术追赶及成本优势,逐步切入前装市场,在毫米波雷达领域实现量产。豪恩汽电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感知传感器解决方案提供商,围绕智能驾驶感知进行了全面布局,包括视觉感知、超声波感知、毫米波感知以及激光雷达等领域。

豪恩汽电在毫米波雷达领域构建了完整的研发、测试及生产体系,还参与了《车载毫米波雷达》国家标准的起草。公司采用双研发中心加双生产基地模式,确保技术领先与产能稳定。两大研发中心汇聚了射频、算法、嵌入式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配备了先进的研发和仿真测试环境。在质量与管理方面,豪恩汽电通过了多项体系认证,确保生产与管理的高标准。

豪恩汽电已构建起前向雷达、角雷达、舱内检测雷达、超短距应用雷达四大产品线,并大规模推广4D前雷达和角雷达,将其应用于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公司研发的最新波导天线、4D成像雷达等产品正在加速实现产品化落地,能够满足不同场景和不同阶段的智能驾驶需求。豪恩汽电已取得了赛力斯的项目定点,生命周期总金额预估为1.3亿元,并与全球头部车企及一线自主品牌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豪恩汽电不仅在汽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还在机器人领域进行了布局,其感知产品包括超声波感知、毫米波感知和激光雷达等,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产替代浪潮的兴起,豪恩汽电的毫米波雷达产品有望在高阶智能驾驶上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