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引领全球还是虚有其名?

   时间:2025-05-27 17:46:2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国家战略的指引和企业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成功绕开了美日欧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的优势,在新能源赛道上取得了核心技术的领先地位。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和企业的持续创新。

要探讨中国电动汽车是否拥有核心技术,首先需要明确何为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核心技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则聚焦于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以及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双智”技术。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例如,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的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就是中国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先的一个缩影。其中,单晶镍钴锰三元材料、气电解耦安全防控技术、以及电芯单体缺陷率十亿分之一的DPPB级趋零缺陷制造技术,均为国际首创,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在核心零部件技术上首次引领全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

产业链的优势,正是建立在这些核心技术的基础之上。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任何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都难以形成领先优势。回顾传统汽车产业,中国在规模上虽大,但在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上缺乏核心技术,导致产业链供应链难以超越美日欧等传统汽车强国。以欧洲为例,奔驰、宝马、大众、斯泰兰蒂斯等全球知名整车企业的崛起,离不开博世、大陆、采埃孚、法雷奥、英飞凌等一流零部件企业的强大支持。

如今,全球汽车产业合作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大众、斯泰兰蒂斯等跨国车企纷纷入股小鹏和零跑汽车,从技术的引进者转变为输出者。这种角色的互换,无疑是对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实力的认可。而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更有意思的是,有报道称北京正在鼓励中国汽车制造商向海外工厂出口所谓的“拆卸套件”,即在国内生产汽车的核心关键部件,然后在海外市场进行最终组装。这一做法虽然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无疑也间接证明了中国电动汽车在核心技术上的实力。

在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产业变革加速的背景下,汽车舆论场变得空前复杂和喧嚣。面对这样的环境,保持客观理性至关重要。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对产业发展有着准确的认知和判断,才能帮助企业在竞争中找准定位、赢得优势。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