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三款曾被寄予厚望的电动车型——长安福特电马、广汽本田e:NP1极湃1、上汽名爵MG4 EV,却遭遇了销量的滑铁卢。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5月,福特电马仅售出一辆,e:NP1极湃1降价七万后也仅卖出两辆,而MG4 EV的月销量更是低至三辆,这与它们曾经的海外市场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长安福特电马,作为Mustang家族的新成员,承载着福特电气化转型的重任。然而,尽管其拥有传奇背景和福特的高性能纯电动平台,但在中国市场却未能激起太大波澜。自2021年4月开启预订以来,电马的月销量大多徘徊在二到三位数之间,最高也不过1535辆。市场反应冷淡,即便后来并入长安福特体系,也未能扭转颓势。福特电马主打“个性与情怀”,但在中国市场,野马IP的高端认知度不足,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品牌影响力更强的特斯拉。福特电马的运动操控定位偏离了中国家庭用户的主流需求,其空间表现和科技感也未能满足中国消费者的期待。
广汽本田e:NP1极湃1同样面临着销量困境。作为广汽本田旗下的纯电动小型SUV,e:NP1极湃1在定价、智能化体验和续航里程等方面都未能脱颖而出。其官方起售价高达17.5万元,远高于同级别竞争对手的价格,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尽管后来降价七万,但销量仍未见显著提升。在产品力方面,e:NP1极湃1的辅助驾驶功能仅达到基础的L2级,智能配置和性价比优势也不明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越来越挑剔,e:NP1极湃1显然未能满足他们的期待。
上汽名爵MG4 EV在欧洲市场表现出色,被誉为“出海冠军版”,但在中国市场却遭遇了滑铁卢。今年5月,MG4 EV的销量仅有三辆,累计销量也仅为55辆。与国内竞争对手如比亚迪秦PLUS、小鹏MONA M03等相比,MG4 EV的价格、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MG4 EV定位为两厢紧凑型轿车,在中国市场并不受欢迎。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空间更大、实用性更强的SUV车型。MG4 EV在智能化配置和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也未能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
这三款车型的困境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它们在价格定位上失焦,未能准确把握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预期;另一方面,产品力本土化不足,智能化配置和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未能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优化;市场策略也存在偏差,未能及时响应本土价格战和渠道建设等方面的挑战。在中国电动车市场,没有“全球车型”,只有“中国定制”。当比亚迪等本土品牌以“油电同价”重塑市场、新势力品牌以用户思维颠覆体验时,这些传统车企仍需加快转型步伐,否则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