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天眼FAST揭秘罕见毫秒脉冲星,开启宇宙演化研究新篇章

   时间:2025-07-03 21:46:5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浩瀚的宇宙探索历程中,中国科学家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团队,利用位于中国贵州的“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成功捕捉到银河系深处一颗前所未有的毫秒脉冲星——PSR J1928+1815。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现有的天文学理论,更在国际天文界激起了强烈反响。

PSR J1928+1815与它的伴星以惊人的3.6小时周期相互绕转,这种极短的轨道周期在双星系统中极为罕见。每当它们绕转一圈,伴星就会遮挡住脉冲星六分之一的时间,形成类似日食的“掩食”现象。这一奇特的天文现象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按照传统理论,双星系统中的脉冲星与伴星轨道周期通常以天或年为单位。然而,PSR J1928+1815的轨道半径仅为5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3倍,却以每3.6小时一圈的速度高速运转。更加神秘的是,其伴星的质量与太阳相当,却无法通过光学望远镜观测到。这引发了一个巨大的谜团:在如此致密的轨道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天体?

通过FAST对脉冲信号的精确分析,并结合多波段观测数据,研究团队揭示了这颗伴星的真实身份——一颗经历过“公共包层演化”的氦星。它的外层氢元素已被脉冲星强大的星风剥离,只剩下燃烧氦元素的内核,宛如一个持续喷发炙热物质的“火球”。这一发现颠覆了科学家对双星系统演化的传统认知。

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授李明表示:“这颗伴星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它既非普通恒星,也非白矮星或中子星,而是处于恒星演化剧变阶段的过渡态。这种天体在银河系中可能仅有几十例,存活时间仅约一千万年,是宇宙中的‘昙花一现’。”

FAST凭借其500米口径的超高灵敏度,在破解这一宇宙谜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自2020年5月首次探测到该脉冲星信号以来,研究团队通过三年的持续追踪观测,累计收集了超过200小时的数据,最终确认了其掩食特征。韩金林研究员强调:“FAST对微弱信号的捕捉能力是其他望远镜的10倍以上,尤其是它对短周期轨道脉冲星的观测优势,让我们得以窥见宇宙中最剧烈的天体物理过程。”

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双星系统“公共包层演化”理论,还揭示了脉冲星在公共包层阶段通过吸积物质加速自转的现象,其转速可达每秒数百圈。这为中微子散热机制提供了首个观测证据,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此类双星系统最终可能演化成引力波源,为探测纳赫兹频段引力波开辟了新的路径。

国际同行对中国团队的这一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科学》期刊审稿人、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专家Scott Ransom认为:“这是迄今最独特的致密双星系统,其科学价值将辐射至恒星演化、引力波物理、高能天体物理等多个领域。”欧洲脉冲星研究联盟主席Mariastrella Fender也表示:“中国团队不仅发现了新天体,更构建了完整的演化图景,这标志着中国在脉冲星天文学领域已取得了领先地位。”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