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成华区的“917智能健康小屋”内,一场科技与传统的融合正在悄然进行。机械臂悬停在顾客背部,点燃的艾柱在金属灸筒中熊熊燃烧,产生的烟雾被迅速吸入净化系统,空气中只留下淡淡的艾草香气。这一场景,将古老的艾灸疗法与现代机器人技术完美结合。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台搭载3D视觉系统的机械臂正沿着人体曲线缓缓移动,精准地“寻穴定位”。店长蒲若溪在控制屏上轻点几下,选择了“温肾祛寒”的理疗方案,随即,工业级六轴机械臂便复刻出传统艾灸的手法,为顾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理疗体验。
成都,这座国内重要的机器人研发与制造基地,正依托其产业生态与消费市场的双重优势,推动机器人技术走进大众生活,解锁养老康复、健康管理等新领域。机器人,这一曾经的工业宠儿,如今正逐步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家智能健康小屋中,艾灸机器人“艾宝”成为了绝对的明星。焜傲机器人(成都)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张凯源介绍,艾宝通过3D视觉系统将人体穴位导入程序,能够根据顾客的体型精准寻穴、定穴,并规划出最优的施灸路径。同时,艾宝还具备除烟、净味等功能,甚至能够模拟传统艾灸的手法,为顾客带来更加舒适、安全的理疗体验。
张凯源进一步解释说,艾宝的核心技术源自公司在工业机械臂领域的技术积累。它搭载了工业级六轴机械臂和3D视觉系统,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和“手”。预装的人体穴位模型能够自动规划施灸路径,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当顾客呼吸引起身体起伏时,机械臂上的探测仪能够实时感应,确保灸筒始终维持安全距离。
蒲若溪作为一位资深按摩师,对于机器人艾灸的引入感慨颇深。她表示,从传统按摩师到机器人门店店长,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机器人艾灸在精准度和疗效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越性,大大减轻了她的工作负担。同时,她也坦言,机器人在情绪价值方面仍有欠缺,无法替代那种肌肤接触带来的温度和情感慰藉。
尽管如此,蒲若溪的“917智能健康小屋”仍然受到了不少顾客的欢迎。随着推广和消费者认知的加深,尤其是针对三伏天艾灸的推广,门店的人气正逐步提升。然而,蒲若溪也表示,目前顾客对艾灸机器人的接受程度仍影响着这一新兴理疗方式的推广。一些顾客对于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心存疑虑,更习惯于传统的人工理疗方式。
焜傲机器人(成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靳斯杰介绍,自2023年成立以来,公司依托母公司在工业自动化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瞄准银发经济赛道,成功将业务拓展至新零售、大健康等领域。目前,公司团队规模已达3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80%。去年,公司营收达到千万级,“艾宝”等明星产品市场反响热烈,在全国范围内已销售数百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