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市场内一股名为“0公里二手车”的风潮悄然兴起,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这类车辆虽名为二手车,实则从未上路,里程数为零,价格却较新车有着显著优惠,如原价近十万元的新车,如今六万余元即可入手。
这股风潮的源起,与汽车厂商的销售策略息息相关。在传统4S店销售模式下,厂商会设定月度、季度及年度销售目标,达标者将获得丰厚返利。为追求返利,部分经销商会将难以消化的库存车辆,以低价转让给未经官方认证的小型经销商(俗称二网)。考虑到上牌率的要求,这些车辆往往已上好牌照并缴纳购置税,成为了名义上的“二手车”。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公开表达了对“0公里二手车”现象的担忧,指出这类车辆扰乱了市场秩序。紧接着,商务部召开的一场关于0公里二手车的座谈会,更是将此事推向舆论高潮,参会企业包括比亚迪、东风、瓜子二手车等业界巨头。
深入了解后得知,0公里二手车的出现,实则是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直接反映。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车企不断向4S店施压,要求提高销量,而经销商则面临库存积压的困境。为缓解压力,经销商不得不寻求新的销售渠道,0公里二手车应运而生。部分新能源厂商还直接向二网发货,绕过传统交付中心,进一步扩大了这类车辆的流通范围。
对于消费者而言,0公里二手车无疑具有巨大吸引力。价格上的优惠,使得这类车辆成为性价比极高的选择。然而,背后隐藏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首先,这类车辆往往不享受新车首销权益,如随车配件、保养服务等。对于新能源车而言,三电终身质保的缺失,更是成为一大痛点。考虑到新能源车电池的高昂成本,这一权益的丧失,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长期使用成本。
更为重要的是,0公里二手车的存在,对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这类车辆在上牌瞬间即被纳入销量统计,导致销量数据失真,消费者购车时的参考依据受到削弱。销量数据的失真,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品牌声誉受损、资金链紧张等。例如,哪吒汽车曾凭借大量B端销量冲榜,虽然短期内销量数据亮眼,但低廉的价格策略最终拖垮了资金链,导致品牌崩塌。
0公里二手车还可能对汽车供应链造成冲击。车企为应对市场压力,不断向经销商压库,同时自身也向二网出货,制造出更多0公里二手车。这种恶性循环,加剧了经销商的库存压力,进而影响到上游供应链的稳定。一些供应商为了满足车企的降本需求,不得不在产品质量上妥协,导致产品安全隐患增加。
更令人担忧的是,0公里二手车还涉及到了汽车出海领域。部分车商将这类车辆出口至海外市场,以低价策略抢占份额。然而,由于无法提供质保服务,这类车辆在海外市场的口碑受到严重损害。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中国汽车的国际形象,还可能引发国际贸易纠纷。
面对0公里二手车带来的诸多问题,业界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出台有效措施规范市场秩序。消费者在购买这类车辆时,也应保持理性,充分了解车辆状况及售后政策,以免因贪图便宜而陷入不必要的麻烦。